马会2023香港国际慈善论坛 推动公益慈善 共建更平等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19 15:42

利子厚

利子厚主席表示,举办论坛的一个重点是建设慈善合作平台,让各地团体及合作伙伴互相分享意见及研究,特别是很多前线社会工作者之宝贵经验,有助资源可以更精准和有效应用于有需要人士身上。

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举办第三届香港国际慈善论坛,日前在香港西九文化区圆满结束。汇聚全球超过1,600名与会者,包括近70位知名演讲嘉宾、逾180名地区和国际基金会代表,以及来自公益慈善业界、学术界、商界、社会、家族办公室和政府等代表在一连两日的论坛中,探讨如何透过公益慈善力量推动变革和造福社群。

香港赛马会主席利子厚 建立公益慈善平台 持续提升慈善业界专业水平

是次香港国际慈善论坛阔别五年后再度举行,主题是“携手公益 普惠社群”,最大目的是带出社会面临一些不平等状况、社会资源不平衡等议题,然后透过论坛构建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慈善平台,让各界聚焦如何改善及提升公益慈善业界的专业水平。

利主席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一连两日的论坛众多嘉宾都分享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值得各界思考,特别是经过三年疫情,大家进一步发觉社会资源分配并不平均,引致很多问题出现,例如在疫情期间未能外出,导致部分服务未能作出支援,因此期望论坛能够为与会者带来新方向。”

利主席续称,建立一个国际慈善平台非常重要,能令各界的建议和资源可以融合、落实执行,并引入更多新思维,可持续地推动不同形式的慈善服务。“香港国际慈善论坛于2016年首办,第二届在2018年,到今年第三届规模为历届之冠,参与的嘉宾均极具分量,且非常乐意支持及认同论坛所作出的贡献和影响力。我认为香港慈善事业多年来都做得很好,各非牟利机构和慈善机构非常有心。”而马会举办香港国际慈善论坛则提供平台,让公益慈善业界和非牟利机构一同探讨合作机会和方式,包括如何分享资讯,或利用崭新科技提高慈善服务水平,惠及更多市民。

马会作为本港最大的慈善团体之一,冀推动各方携手合作,将每一分一毫的善款都用得其所。

▲马会作为本港最大的慈善团体之一,冀推动各方携手合作,将每一分一毫的善款都用得其所。

不同团体跨界 携手合作成趋势

跨界合作也是未来慈善事业的大趋势。“全球有很多慈善基金都好有心去做慈善,但倾向自成一角,当有了平台、有了马会与其他非牟利机构的合作事例,外界便会明白到原来不同慈善团体可以携手合作,发挥更大成效。”现在全球都面对各式各样问题,如通货膨胀、战争等,根本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可以独自解决,所以利主席相当期待平台可以推动更多跨界合作。“近年还出现一个良好趋势,越来越多家族企业愿意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当然除了政府的鼓励、稳健的财富管理等因素,规模越发接近西方国家的资金管理方式。而香港本身的金融架构十分成熟稳定亦是一大优势,相信有助香港未来成为公益慈善中心,这一点值得大家一起努力推动。”

利主席最后总结表示,现时,全世界没有一个慈善项目的标准,因此马会投放50亿港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结合“智、善、行”于一身,主动开展策略性捐助项目,提升慈善业界水平,这不仅可配合香港政府的政策,对国家推行慈善活动都会有重大助力。“我好希望各界在这次论坛可以在吸收不同团体分享的知识和经验后,推动公益事务更上一层楼。”

全球领袖聚首一堂 携手推动公益慈善

在这次论坛中,与会者们纷纷呼吁各界携手合作,推动公益慈善的发展。当中多个国际基金会领袖均有出席,包括洛克菲勒基金会(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淡马锡基金会(Temasek Foundation)、Wellcome信托基金(Wellcome Trust)等,他们在座谈演讲中讨论了关于“疫情后的反思:通过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全球协作。”

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发表闭幕致辞,感谢论坛演讲嘉宾发表的真知灼见并表示︰“我们相信公益慈善之力,故需要建立平台,与业界保持恒常连系。这亦是马会主席宣布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的宗旨。这个由马会拨款50亿港元作为初始基金的项目,将汇聚最佳的想法和卓越思维,将之融会贯通,并委托机构调研和发表突破性的研究。公益慈善研究院将事必躬亲、行动为主,提升公益慈善业界和非牟利组织的专业水平。我们期望研究院作为全球业界领导的角色,将不可或缺的亚洲声音,带到公益慈善界的全球讨论平台。”

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在香港国际慈善论坛上发表闭幕致辞。

▲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在香港国际慈善论坛上发表闭幕致辞。

首场论坛的主题演讲,由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麻省理工学院教授Abhijit Banerjee就“经济增长与公平目标之间的平衡”分享其真知灼见。

第二天的论坛,由题为“未来大都市的重塑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演讲掀开序幕,节目“Outrage + Optimism”联合主持人及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总干事Christiana Figueres与得奖作家Amitav Ghosh博士,探讨如何在面对气候风险的情况下,打造具韧性和可持续大都市的最佳方案。他们亦肯定了公益慈善事业在推动改革上的关键角色。其他出席第二日论坛的讲者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不平等研究所百年纪念及客座教授Sudhir Anand教授、泰国国家卫生基金会会长Somsak Chunharas、前泰国总理Abhisit Vejjajiva,他们就公益慈善事业如何推动医卫公平发表精辟见解。

马会2023香港国际慈善论坛

Abhijit Banerjee教授(左一)联同前泰国总理Abhisit Vejjajiva(右二)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及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左二)为第二场主题演讲“创见与讨论:东西方新兴的福利体制”担任演讲嘉宾,并由香港青年协会高级顾问及亚洲国际学校有限公司主席王䓪鸣博士(右一)主持。

主题演讲“未来大都市的重塑以应对气候变化”

▲主题演讲“未来大都市的重塑以应对气候变化”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前环境局局长、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右)主持,并与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总干事Christiana Figueres(中)和得奖作家Amitav Ghosh博士(左)一同探讨在面对气候风险情况下,如何打造具韧性和可持续的大都市。

座谈演讲“疫情后的反思︰通过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全球协作”

▲座谈演讲“疫情后的反思︰通过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全球协作”,由亚洲公益创投网络行政总裁Naina Subberwal(中)主持,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荣休主席陈致和教授(右二)、淡马锡基金会总裁黄文雄(左二)、洛克菲勒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健康倡议)Naveen Rao医生(右一)、Wellcome信托基金暂任行政总裁Paul Schreier博士(左一),共同探讨全球公益慈善事业的协作潜力,以防止及防范未来公共卫生危机的爆发。

关继威45年后凯旋回港 亲证慈善赋予逆转人生的机会

作为历史上第二位夺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项的的亚裔演员,关继威(Ke-Huy Quan)难忘45年前以越南难民身份乘坐救援船首度来港,随后移居美国并成为童星,从此一生与电影圈结下不解之缘。今年以奥斯卡得奖者身份凯旋回港,他感叹人生中最重大的转折点都与慈善有关,期望未来可演绎更多动人心弦、启发人心的电影角色。

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关继威专程来港出席是次论坛。

▲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关继威专程来港出席是次论坛。

慈善救援成就光辉未来

52岁的关继威在越南出生,对于当年逃难到香港的点滴,记忆犹新:“如果没有香港的慈善救援,就没有后来试镜成功并加入影圈的人生经历。”

唐人街的录像带出租店是关继威儿时最爱流连的地方,香港的主流电视剧和动作电影伴他成长,令他深深爱上电影圈并渴望以此为事业。“可惜,当时亚裔演员在荷里活欠缺发展空间,只能饰演充满刻板印象的角色,后来我决定转为参与幕后工作,一度放下了演员梦。”关继威慨叹当时为了生计,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见步行步。近年被起用亚裔演员的电影作品数目大增,他解释道:“近年因中国市场发展蓬勃,荷里活开始主动在电影中起用亚裔演员担演主要角色,期望可协助打入中国及亚洲市场并提高票房收益。现在有更多好剧本让我们选择。感谢电影公司给我机会参与其中,让我演绎的角色感动并启发他人。

呼吁善待他人贡献社会

获邀成为2023香港国际慈善论坛主讲嘉宾之一,关继威满怀感触:“我和香港的缘份甚深。我的母亲是香港人,疫情前我每年都来港探亲。过去也曾参与香港电视圈和电影工作。由难民身份到奥斯卡得奖者身份,我永远不会忘本,而且永远记得谁给我第一个机会。今次答应参与论坛,因我相信慈善的力量强大而深远,可以打破常规,改变很多人的现状。感谢香港收容当年作为难民的我,让我实践梦想,我才能载誉归来与大家见面。希望可以藉着我的人生经历,鼓励大家不要为人生或梦想设限,并善待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资料由客户提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