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教大校长​张仁良冀新校长实现大湾区设校

2023-06-26 16:01

不要因为自己大学毕业、做了老师就显得高高在上,即将卸任教育大学校长的张仁良,回顾任内点滴,寄语准教师要与时并进,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忧虑。他提到反修例争议期间,与学生对话逾50小时,更曾到羁留所探望被捕学生,强调沟通是解决矛盾的良方。任内虽成功正名大学,但未能实现在大湾区设立校园的计划,他期望下任校长李子建能够完成。

将于8月底卸任教大校长的张仁良,日前与传媒午宴,回顾任内工作。他提到挑战之一,是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当时我要避免社会争端和冲突波及校园,但学生情绪很高涨。”他忆述大学举行20多场论坛,“由学生会开始,到不同属会,我都跟他们见面,共谈了50多个小时。”

探羁留学生“心都实埋”

当时有教大学生被捕,本身是太平绅士,平时会巡视惩教所的张仁良,首次以一般人士身分到羁留所探望学生,形容当时“心都实埋”,“第一次隔着玻璃、拿听筒谈话,学生一见到我就哭起来。”事隔4年,张仁良回首当时,仍认为沟通始是良方,“要让学生知道校长是愿意跟他们接触。若50小时不够,便谈够100小时。”

提到教大学生,张仁良特别寄语将投身教职的准教师,“不要因为自己大学毕业、做了老师就显得高高在上”,应该花时间和耐性了解学生需要和想法,“学生顽皮可能因有家庭问题,老师应该帮得就帮,爱心和耐性很重要。”他提到人工智能或会取代教师部分功能,但更彰显教师陪伴学生成长价值,期望他们不要惧怕新科技,要与时并进。

张仁良指10年校长生涯,一大乐事是教育学院升格正名为教育大学,“我还未上任,校董会已经跟我说第一项任务就是要为教院正名为大学,但当时其实要如何准备,找甚么人协助都不知道。”他指任务具挑战性,包括要争取行政会议成员及不同党派议员支持,惟当时有议员质疑教师专业,有人亦不满特首担任校监,“最后我们只修改大学名称,其他我们都不触碰”,整个正名程序历时3年半完成。

卸任后有意继续教学

虽然张仁良形容任内“要做的工作都完成”,但坦言在建立大湾区校园的计划,受疫情影响未能实现。他指分校规模不可能与中文大学(深圳)或科技大学(广州)比拟,但冀成为学生上课及进行大湾区教师培训的基地。他透露,2017年曾与华南师范大学商讨,但因疫情中断,“现在恢复商讨,条件愈来愈辣,限制亦比以往多”,寄望下任校长、现任首席副校长李子建能够完成。

张仁良笑言,正忙于迁离校长宿舍,日后会留在香港,亦有意日后继续教学,但本身是金融学教授的他坦言,难以留在未设商学院的教大任教。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