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乔新生
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超过32万亿美元。这是在美国国会共和党与民主党达成协议批准提高债务上限之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披露的数据,2025年之前,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增长必须控制在1%的水平。2029年,美国国债可能超过50万亿美元。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分析,未来30年,美国将增加127万亿美元的债务。到2053年,美国国债利息成本将消耗掉将近40%联邦财政收入。美国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
不少人感到好奇,既然美国债台高筑,财政赤字不断增加,美国如何保持货币价格稳定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美国财政部负责发行国债,并不需要考虑美国货币价格稳定问题。这是因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货币政策。
换句话说,美国财政部作为国家行政机构,负责编制财政预算,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私人金融机构,负责货币价格的稳定。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法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到美国经济状况,控制美国通货膨胀。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美国联邦政府政策不相协调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管道进行沟通。美国现任财政部长曾经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充分了解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之间的关係。编制财政预算报告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实际上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报了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以便争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配合政府财政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暂停提高利率,就是在配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政策,把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作为优先事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承受财政赤字扩大所带来的风险。
其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虽然是美国国债主要购买者,但是,美国国债分为国内发行和国际发行两种形式。虽然国际发行债务规模并不大,但是,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购买美国国债,表面上看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是,仔细分析人们就会发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只不过是通过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将美国国债作为资产收购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需要考虑的只不过是国内通货膨胀问题,并不担心对外输出通货膨胀产生的问题,当然更不用担心美国财政赤字扩大,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影响美国经济走势。这是因为美国经济主要表现为虚拟经济,资本市场获得的收益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调整利率,影响美国资本市场证券价格,而证券价格的波动,反过来又会给美国经济的增长带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财政部财政赤字,主要用于解决美国国家运转资金需求,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增长产生直接和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来说,财政赤字增加,只不过表明联邦储备委员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购买美国国债,的确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流动性。但是,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行的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和支付货币,因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只需把美国财政赤字转化为货币海外发行,就可以解决国内通货膨胀问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才是影响国际经济走势的重要经济政策。而美国财政赤字问题,只不过是美国国内问题,或者说,只不过是联邦政府财政政策问题。
第三,美国政府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必然会导致美国经济受到影响。事实上,美国支付国债利息,已经超过许多中小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如果美国继续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必然会导致美国财政走进死胡同。
当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无人问津的时候,或者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绝大多数沉淀在美国国内的时候,美国国债流动性就不复存在。美国国债是美国国内的问题,但是,对于那些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而言,则是一个风险越来越大的投资问题。
美国国债就好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会爆炸。对那些购买美国国债的债权国而言,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风险,最终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减少购买美国国债,虽然短期内失去了外汇保值的手段,但是从长期来看,拒绝购买美国国债,才能确保本国经济安全。况且美国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定会露出丑恶嘴脸,拒绝支付到期的本息。到那个时候,那些购买美国国债的债权国,可能会一无所有。
讨论美国国债风险问题,并没有实际意义。一些经济学家通过数学计算,认为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购买美国国债仍然是相对稳定的投资方式,不论是中期持有美国国债还是长期持有美国国债,都会带来稳定的收益。
坦率地说,这些经济学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美国国债持续膨胀,必然会产生连锁反应。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竭尽全力,维持美元货币价格,但是,当美国经济整体素质出现问题时,即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释放出更多的货币,也难以确保美国证券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如果美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下跌,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经济将一泻千里,美国有可能会变为二流国家。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低。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充分吸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通过创造财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发展战略决定了,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来自于辛勤劳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有著本质的区别。中国并不依靠资本市场攫取财富,中国也不希望金融喧宾夺主,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对于中国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虽然一些经济学家腹诽不已,但是,他们也知道,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因为衹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中国仍持有8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随著美国国务卿等政府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访问中国,“帮助美国”声音会甚嚣尘上。这不令人感到奇怪。只要中国最高决策者充分了解美国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与美国金融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那么,中国就不会轻易上当。中国愿意与美国开展正常的贸易合作,向美国出口更多机电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帮助美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但前提条件是,美国必须按照公平原则,妥善解决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问题。中美之间沟通确有必要,但是,如果只是薅羊毛,要求中国购买美国国债,那么,中国绝对不会答应。
来源: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