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文化源远流长,都会大学成立粤剧研艺中心,运用粤剧曲目译本、网上课程、研究等项目,向年轻人及外籍人士推广粤剧文化,介绍箇中乐趣。校长林群声指,中心将配合大学的粤剧通识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并支援业界研究观众群喜好与剧目演变等;他又透露,都大有意筹组粤剧团,促进师生交流及文化传承。
都大早前获香港粤剧艺术团创办人何陈婉珍捐助,成立“何陈婉珍粤剧研艺中心”,宣扬粤曲文化,包括制作折子戏英文译本、綫上戏曲赏析课程、研讨会等,中心将于8月中旬开幕。校长林群声期望,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将粤剧文化推广至海外,“语言障碍令外籍人士不解粤曲的韵味,译本和綫上课程有助他们领略箇中的奥妙,传扬中华文化。”
译本助外籍人士领略
粤剧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林群声留意到,校内不少交换生对粤剧抱有浓厚兴趣,却苦无学习途径,“大部分与粤剧相关的课程,都以中文为教学语言,他们可以学习的机会很少”,相信中心能成为交换生学习粤剧的重要平台。同时配合都大“粤剧文化:导赏与体验”通识课程,加深学生对粤剧文化的认知,如由现职文武生、花旦及乐师,教授舞台及表演技巧等。
另外,都大亦会与艺术团及粤剧业界合作,集中研究粤剧在本地的发展进程,研究范畴包括观众群对粤曲的喜好、剧目演变等。林群声指,都大将致力推动对社会具影响力的文化研究工作,形容不是借研究成果“超英赶美”,增强学术地位,而是分析粤剧在不同层面的利弊,通过与业界沟通,提升粤剧质素和扩大受众,“粤剧文化研究对香港,甚至内地市民都有影响,而且十分‘贴地’。”
伙业界研究观众喜好
随着社会日渐复常,剧院重开。艺术团行政总裁王胜泉指,喜见戏曲百花齐放的景象,但发现部分剧目加插西方音乐剧元素,令整体演出失色不少,“粤剧通俗化后,或可成功吸引不少观众,但已不是传统的粤剧。”他解释,传统的粤曲讲求即兴和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大幅改写内容及表现技巧迎合观众,反而令传统表演变得模棱两可,冀与大学进行相关研究,了解中西文化融合,应如何取得平衡。
对于本地粤剧的发展前景,王胜泉仍感乐观,期望剧团能牵头制作“重质亦重量”的粤剧表演,“公演前先针对演员的特质制定培训内容,务求向观众呈现最专业的粤剧表演”,包括邀请粤剧名伶龙贯天、乐师朱庆祥等,为演员进行培训、提供高规格的排练场地等;未来亦拟开办培训班,训练新血。林群声补充称,都大目前有教授拜师学艺,未来有意组织大学剧团,促进师生交流及文化传承。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