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重视心理精神治疗,遏止社会惨剧发生

2023-06-06 10:59

继钻石山荷里活广场耸人听闻血案后,深水埗昨日又再发生伦常惨剧,两宗个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背后却折射出市民精神健康状况出了问题。当局须正视问题,一方面按精神病患者严重程度采分流制度,让其及早获得治疗;另方面为患有情绪病的市民,包括少数族裔,提供及时适当心理辅导,才能避免类似惨剧重演。

情绪受压频爆煲响社会警号

一名印度裔妇人疑在深水埗寓所内用枕头将3名年龄介乎2至5岁的女儿焗毙后,讹称是丈夫行凶,其后才承认是自己犯案。虽然警方声称女疑凶没有精神病纪录,但虎毒不吃儿,作为生母却狠下心肠杀女,唯一可能解释是其精神状况出了问题,才会干下这有歪伦常的行径。据悉,她与丈夫因感情纠纷而分居,正在争夺3名女儿抚养权,忧心女儿最终要交由其他人照顾,而其胞弟指她近日精神异常,不时语无伦次。

3天内发生两宗轰动社会的凶杀案,不可能用单一个别事件来解说,或多或少反映部分港人的情绪长期受抑压,已到了爆发的临界点。2015年一项调查显示,每7名港人中便有1人出现不同程度精神健康问题,而过去3年疫情令不少人情绪大受困扰,出于防疫需要减少社交接触,染疫后更要自我隔离,使人感到孤立和身心俱疲。在过去一个财政年度,确诊抑郁而须接受治疗的病人多达6.6万人,比5年前大增近18%;至于患上精神病的患者,则由2011/12年度的18.7万人增至2020/21年度的27.1万人,十年间增幅约45%,在在反映港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每况愈下。

少数族裔家庭在疫下和疫后面对很大经济压力,精神健康也受影响,但针对他们的精神健康服务少之又少,加上语言不通或文化差异,很多病患者不会向他人求助,像今次深水埗伦常惨剧的女疑凶属隐蔽家庭,拒绝社工探访,独自面对问题,最终在压力爆煲下杀害亲女。

这些惨剧一宗也嫌多,现在却接踵而来,无疑敲响社会警号,当局须检视情绪病和精神病的治疗和康复程序是否存在疏漏,并尽快采取措施修补。以荷里活广场凶案为例,疑凶患有精神分裂症,曾入过小榄精神病院,出院后每3个月定期覆诊,而他原定今天覆诊,讵料在覆诊前4天却发狂杀人,问题症结是覆诊时间距离过长?抑或是病人因吃药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药?当局须尽快调查找出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推出优化措施。

事实上,精神健康服务资源不足,全港只有456名精神科医生和600名临牀心理学家,却要照顾730万人,以致轮候政府精神科门诊新症动辄要等上1年半,即使获医生接见,在短短6至8分钟会晤,也难以让医生掌握到其病情有多严重。解决之道是增加医护,问题是精神科医生培训需时,属于远水,难以救近火,故当局应认真考虑实施公私营协作分流制度,让病情较轻微的病人分流到私家诊所,公院则专责照顾病情严重病人,以便将每次覆诊时间由3个月缩短至1个月。

宜推分流让患者及早诊治

同时,当局亦可参考外国做法,为社工提供训练,让其可为一些患有抑郁或情绪问题的病人提供简单心理辅导,纾解病人内心郁结,可起防微杜渐作用。民青局、各区关爱队和社工也可考虑招揽一些少数族裔当义工,让其专责为同乡做家访,通过同声同气可打破隔阂,令有情绪或精神问题患者愿意打开心扉,接受对方开解和辅导,既可避免社会悲剧发生,也显示社会关爱少数族裔,推动种族和谐。

情绪病和精神病并非绝症,只要及早发现,有人聆听其倾诉,可纾解心理困扰,并接受治疗,病情是可以受控。因此,政府各社区组织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让社工有能力发现和辅导患者,有助从源头解决问题,防患未然。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