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苹果叫“林檎”

2022-09-22 16:16

如果要列出人类最喜欢的水果,那苹果必然会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它脆而甘甜,价格便宜,颜色好看,是近现代人类食用最多的水果之一。而苹果这东西也很有历史,是人类最早培育出的水果之一。其实在中国古代,苹果并不叫苹果,古人给它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叫做林檎。

据汉代史书《广志》记载:“林檎,似赤柰子,亦名黑禽,亦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

这说明在汉朝时期,中国就有关于林檎的记载。至于当时的苹果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则和鸟有关。苹果在熟透之后颜色绯红,会引来很多鸟,于是就有了“林檎”这个唯美的名字。

至于林檎后来又是怎么变成苹果的,则和这种水果的种类有关。其实现代人说起苹果,多指商店中出售的苹果,这是狭义上的苹果。但实际上苹果这种水果涵盖的物种非常多,所有属于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都可以称之为苹果。因此很多常人认为和苹果不相干的水果,其实也算是一种苹果,比如说海棠的果实、花红等等,这些水果都属于广义上的苹果。

而最早被称之为“林檎”的水果,其实就是广义上的苹果,包含整个苹果属的植物。在南宋画家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中,描绘的就是古人常说的林檎。从画中看,古人见到的苹果比现代人见到的苹果要小一号,这说明古代人常见的苹果和现代人常见的苹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至于林檎这个词是怎么演变成苹果的,就和西方对亚洲的殖民有关了。既然苹果指的是所有苹果属的物种,那么“林檎”这种东西就不单单只有中国有了,在全球的很多地方都有。在很早之前欧洲人就培育出了和现代苹果相当相似的水果,并在殖民时代逐渐将其带到了东南亚地区。而后该水果由东南亚传入中国,且被中国人音译成为了苹果。

至于苹果最早的读音,则是梵语的bimba,读作“频婆”。不过明清时期的口语和现代口语读音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频婆逐渐读成了“苹果”。而“苹”字是“苹”字的繁体字写法,所以到后来就演化成了“苹果”。

因此现代狭义上的苹果,指的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苹果,很多人也将西洋苹果这一品种视为中国最早种植的苹果。

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中记载:“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对于苹果最早的记载,其中的“接用林檎体”,指的就是嫁接了。可见至少在万历之前,苹果就传入中国了,并且被中国人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种植、嫁接技术。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