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大所大装置”聚南沙,国际航运枢纽“链”全球

2022-06-22 08:34

日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南沙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风劲正扬帆,勇向潮头立。在2021年,南沙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五年里,南沙实现从1000亿元稳步站上2000亿元新台阶,GDP增速多年领跑广州各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实力诠释了“南沙速度”。

684b4e30a0874886baa56523690b6105

5月3日,繁忙的南沙港。 南都拍客 陆幸生 摄

踏上新征程,南沙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A 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

“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位列《南沙方案》提出的五大任务之首。《南沙方案》指出,南沙要从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等方面发力。其中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聚集。

从基础科学到前沿科技,从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到规划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一批大院大所大装置正在进驻并集聚于此。

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推动科研要素流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区域内形成了先行先试、锐意进取、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资金及其他要素。

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选址,就落在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南沙。该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该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在法人和财务两方面互相独立,两校平等。

借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机遇,南沙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创新发源地的作用,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周边布局建设粤港澳双创产业园等项目,推动政、产、学、研综合开发。此外,南沙区内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也给了港澳人才发挥自身实力的舞台,推动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

“从2016年开始,就有很多港澳学生来到南沙实习。”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透露,一直以来,广东医谷与香港大学、香港科学园都有密切合作,对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园区也有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

可惜在此之前,粤港澳三地科技要素流通存在一定阻碍。此次《南沙方案》特别提出,要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鼓励相关科研设备进口,允许港澳科研机构因科研、测试、认证检查所需的产品和样品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

“目前一些医疗器械、药品要在内地拿到注册证,需要先经临床试验,即便非常成熟的产品,也需要较长周期才能使用。”谢嘉生说,随着《南沙方案》的出台,科研进口有望更加顺畅。

“我们希望能够运运用好政策的优势,孵化出自己的前沿技术。通过技术转化出来的产品不光能帮助中国的病人,也可以走向世界。”广州辑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魏东表示,港澳市场可以为公司未来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医疗产品出海提供独特的机会。

重大科创平台集聚南沙“真金白银”支持全链条发展

南都记者注意到,除了推动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以外,《南沙方案》还提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数字产业以及科技兴海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等任务。

在位于南沙的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项目的施工现场,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建设当中。

其中,广州海洋实验室核心园区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2年内完成竣工验收;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由中科院南海所建设,为可燃冰开采的全过程提供长期观测和实时预警等技术支撑的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中长期规划,配套科研综合楼已完成主体结构及二次结构砌筑,建设正在有序进行。由中科院力学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共同建设的高超声速风洞以及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建设的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均在优化调整建设方案,已完成场地平整工程,场地具备主体施工条件。

d2d61abdf3064f069173b8ee77ae9ebd

广州港南沙港区智慧化设备。

不过,基础科研只有与产业应用相结合,形成全产业链,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据介绍,南沙以“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全链条发展,自2017年发布了“1+1+10+N”产业政策以来,南沙已累计投入超15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发展,加快推动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南沙区科技局总工程师朱罡介绍,在此背景之下,目前南沙区已集聚了超62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兆科眼科、云从科技等一批科创企业成功上市,广东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中科宇航落地南沙,而广州市元宇宙创新联盟也在今年3月于南沙成立。

B 打造湾区枢纽“链”全球

高大的岸桥自动装卸集装箱,无人驾驶水平运输智能导引车(简称IGV)搭载着集装箱自由穿行……走进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仿佛踏上了一片“无人之境”。日前,国务院印发《南沙方案》,提出要增强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正是广州南沙对标国际、辐射全球的一个缩影。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是全球首次采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全球首例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信的自动化码头。

海铁联运

把南沙出海口延伸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

除了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外,正在建设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南沙港区五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处于开仓试运行阶段的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项目,已进入制冷调温阶段的全国最大单体冷库的南区项目等,都将助力南沙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

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集装箱深水泊位16个,年通过能力超2000万标准箱。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112条外贸航线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到2025年,南沙港的国际班轮航线预计将达到150条,集装箱吞吐量将达2200万标箱。

完善海陆空铁立体多式联运体系是南沙为丝路“扩容”的重要举措。《南沙方案》指出,要加快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建设,充分利用园区已有铁路,进一步提高港铁联运能力。

广州港南沙一二期业务部总监沈佳瑜介绍,去年12月31日南沙港铁路开通后,今年1-5月广州港总共运行了7列中欧中亚班列。“为吸引客户把货源引向南沙,南沙港为中欧中亚班列配套了内陆30个无水港办事处。我们依托国际航线优势,把南沙出海口延伸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智能通关

跨境电商8小时内完成从香港到南沙备货

一边垒满一箱箱母婴用品、奶粉、数码电器的高大货架上,工作人员推着购物车在其中快速穿梭;另一边,一长串物流包装的缓冲袋从机器中源源不断“飘出”,大量的国际进口商品将从这里发往全国。这是阿里巴巴华南区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最大的仓库。2016年,菜鸟开始在南沙开展业务,目前在南沙已有5个仓库,高峰期仓库备货超3000万件。其中,有大量商品来自香港。

“我们的货物从香港仓运输到南沙保税仓主要采用中港车和海运的方式。目前,菜鸟华南仓有40-50%的货物是通过中港车从香港运输来的。此外,南沙海关清关的高效服务,大大降低了货物的清关时效,从香港到南沙备货仅在8小时内即可完成。”菜鸟华南关务经理曾盼介绍。

南沙海关副关长邓涛表示,为实现高效通关,南沙还通过创新“智能审图”“5G查验辅助机器人”等智慧监管手段,推进口岸24小时全天候智能通关,实现货物通关全链条信息作业。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重要枢纽港,南沙港在提升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服务能级方面也一直在作出努力。邓涛介绍,南沙港目前已覆盖省内13个支线港,涉及广州、佛山、云浮、肇庆、中山5个地市,今年以来已累计运输超过3.46万标箱。此外,南沙海关还支持出口货物通过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一站式”办结通关手续直运广州白云机场离境,推动形成以广州南沙为中心,辐射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枢纽。

来源:南方都市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