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昨日(14日)下午公布,香港新增12040宗经核酸检测确诊的个案,全为本地个案。快速测试呈报平台方面,新增14868宗经快速抗原测试后确诊个案。在已进行基因分析的个案中,1宗怀疑感染Delta、436宗怀疑感染Omicron、8382多宗仍在进行中。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于抗疫记者会表示,中央分派医疗人员首批75人于当日抵港,本周会再多300人医疗团队抵达;她感谢中央的“有求必应”,亦感谢所有参与治疗新冠病人的组织和人士及前线医护人员。
据悉,内地医护团队将与医管局协同运作,以提高服务的质与量。深圳昨起至3月20日将进行3轮全民核酸检测;林郑对深圳此波疫情表示十分关心,并感谢深圳市政府对香港的支持,特别是此时确保供港物资供应稳定,不受当地全民检测的影响。
特区政府早前向中央请求派内地医疗团队来港支援,上星期来自广东的16人已赴港考察及对接。林郑昨宣布,中央会正式分批派出内地医疗人员来港协助治疗新冠病人,首批75人昨已抵港,本星期将会有再多300人医疗团队抵达。
会上,香港医管局首席执行官高拔陞补充道,赴港内地医护团队会与医管局实行协同模式,他们先集中于亚洲博览馆社区隔离设施服务。他说,现时亚博馆的病人较多为需要更多照料的长者,因此需要更多人手参与救治及照顾,才能更好善用地方及资源。
01
特首感谢深圳对港大力支持
鉴于目前疫情发展,昨日零时起,所有深港跨境货车入境深后,须在深圳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莲塘口岸及深圳湾口岸接驳点,实施陆路跨境运输集中接驳,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林郑表示,感谢深圳市政府对香港面对第五波疫情提供的支持,相信在中央领导下深圳可以处理好有关疫情问题。
高拔陞又说,香港目前集中处理新冠病人的病床增至11000张;指定诊所昨起增至23间,即日筹由3000个增至4300个,当中将预留一半筹号给高风险病人。
02
医管局购两款口服药效果良好
林郑又介绍说,医管局已成功购入两款新冠口服药,包括默沙东药厂的莫纳皮拉韦(Molnupiravir)及辉瑞药厂的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其中,前者已全数来港并投入使用;后者首批于昨日抵港,其他批次会于未来两三个月抵港。
据悉,上述两款口服药初步使用效果良好。政府专家顾问、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指,两款药都可牵制病毒繁殖用作治疗轻症病人,惟他提醒要及早使用该等药物,如在发病5天内用,并且未有明显呼吸衰竭。现时在指定门诊及院舍都可尽快将药物处方给病人,高危群组如年龄70岁以上长者、长期病患、免疫系统失调人士及未完成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士都适合服用。
新冠疫苗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共同召集人、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表示,见到确诊长者及时使用默沙东口服药效用很好,可防止演变成重症及肺炎,其关键在于及早使用。
另外,香港行政长官办公室表示,行政长官自本月9日起,除星期二须举行行政会议外,每日会联同相关官员举行例行抗疫记者会,以交代政府抗疫工作进展和回应传媒提问。发言人说,有鉴于此,行政长官一般逢星期二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环节由今日起暂停,直至另行通知。
03
医疗队赴亚博馆服务高危群体
昨天下午,应特区政府请求,由广东省组派的内地援港医疗队共75人,经深圳湾口岸启程赴香港,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开展病人救治工作,帮助香港尽快稳控疫情。
本次内地援港医疗队包括36名医生和39名护士,队员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珠海4市14家三甲公立医院,从事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与老年患者救治密切相关的科室,其中还包括6名感控专家以及4名中医师。
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检测与医疗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到现场为援港医疗队送行。他表示,此次医疗队将赴香港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参与医疗护理工作。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收治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且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是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员。医疗队到港后将迅速开展工作,努力减少重症和病亡。此后,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还将继续派出医疗队支援。
04
队员均是临床一线骨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务科科长、主任医师余涛担任本次医疗队领队,他长期从事急诊科和医务科相关工作,表示将运用自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高度责任感完成本次援港任务。
据了解,这批工作队的75名成员,都是各家医院的临床一线骨干,大多参与过广东、湖北等多地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抗疫经验丰富,而且大都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学部副顾问医生陈力锋是此次医疗队中的一员,他将在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负责轻症病人的诊治和护理工作。他说:“我们医院与港方医院有长期的交往合作,对香港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相信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能够更加快速适应香港的情况,更快投入工作。”
另外,记者从港大深圳医院获悉,此次该院首批派出5名医护人员参与中央支援香港医疗救治队(包括2名医生和3名护理人员)。除陈力锋外,还有泌尿外科高级医生魏耿耿、呼吸内科资深护师戎少瑾、脊柱外科主管护师刘萍和肿瘤内科护师钟亭如。
05
物资供应分发平台已建立
“香港很多物资需求量大、时间紧迫,中央不同部门,或者可以说是全国不同地方都在加班,根据香港需求物资的规格、时间、供应量、批次安排等,将物资源源不断供应给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最近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他说,“非常感谢中央支援,我们的工作专班将确保医疗物资供应到位,且本港鲜活物资供应已大体如常。”
06
边“打仗”边安排“粮草”
邱腾华表示,特区政府工作专班负责保障医疗物资供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医疗物资供应到位,把中央给香港的物资和心意送给市民。他指,物资到港后,政府要增加仓储、运输能力等,同时要统筹供应,满足不同单位需求。“常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但在疫情里,有时候我们没有条件把所有‘粮草’提前安排好,这就需要我们边‘打仗’边安排。”
至于如何确保最需要市民先拿到物资,邱腾华表示,物资供应和分发平台已经建立起来了。目前得到的物资可分为三类,药品、防护装备和快速测试包。药品方面,我们非常感谢中央,因为第一批45万份抗疫中成药不是我们采购的,是中央无偿捐赠给香港市民的。其中的374000份已经到达香港,我们安排其中的2/3给医管局的18个中医诊所,中医师可以在看病时直接发放给确诊病人,并通过诊所派发给一些民众。另外的1/3交给民政事务局分发给民众,重点是给那些没有能力购买的老人,以及一些高危工作环境的人士,如清洁工人等。我们还正在给快速测试中确诊的市民发放药包,包括中成药等。在中央支持和保障下,香港零售市场也有足够的中成药。
邱腾华还举例指,快速测试包已到港超过5000万份,其中1200万份已经分发,且分发速度还在提高。2个月前,香港市场每份快速测试包价格最贵可达150港元,现在有的品种已降到每份15港元。
07
设平台每日通报物资数量
政策和信息清楚发布对稳定民心非常重要。从3月9日开始,行政长官和相关局长每天上午11时通过传媒向民众说明信息,充分跟民众沟通。对于统筹物资供应和分发平台,邱腾华表示,该平台每天通报物资数量,让民众心里有底。每天发布的新闻公报,数据亦非常详细。
邱腾华说,政府就是要在民众担忧供应不足的时候,把供应做到位。政府设有专班处理物资供应,他们不仅和内地对接,还和本地供货商加强联系,扩大供应。目前,个别超市可能有供应不足的情况,但总的来说鲜活物资已供应如常,有些超市的生活所需品仓储甚至比过去还多。
【商报时评】
加强统筹 提高抗疫效率
香港商报评论员 林松年
香港第五波疫情确诊病例近日“高位横行”,早前几何级式暴增初得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不可松懈。大家看到,自当局调整思路、果断执行“减死亡、减重症、减感染”方针以来,香港逐渐摆脱早前“倒泻箩蟹”的困局,抗疫工作拨乱反正。然而时刻要切记,抗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香港必须在已经理顺抗疫策略,以及在医疗人手、物资供应条件较以往充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建一个权威有力的指挥总平台,统筹协调各分平台的工作,将所有力量汇集起来,善加利用,提升抗疫效率,早日打赢疫战。
第五波疫情之初,特区政府一度失了方寸,资源跟不上,支持远不足,信息发布混乱,以致人心惶惶。现时在中央全力支援下,升级策略,全面动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更联同相关局长每日召开记者会,向全社会提供最新的权威资讯;同时开通网上申报平台,让全社会掌握确诊数字。这些措施显决心,安民心。
现在抗疫总策略正转入全面细化落实的阶段,尤其需要加强统筹。第五波疫情初期,曾发生轻症病人也挤进医院、挤兑医疗资源的情况。但随着越来越多私家医院提供病床,中央援建的方舱医院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当局开始执行“分层分流”,依据患者病情之轻重,精准地将分流至定点医院、社区治疗设施、社区隔离设施,或者居家隔离。如何“分层分流”,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用好设施等,都需强有力的统筹。
林郑坦承香港不缺钱,现也不缺物资,缺的是人,无论执行“分层分流”,还是“突出重点”,都需要有足够数量的专业高效的团队。比如,大批本地医护和院舍职员染疫,谁来治疗和照顾患者?
如何帮助集中和居家隔离者?如何补充人手?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强统筹,挖掘社会潜力,动员各方力量。可幸在“国家队”全力支援下,一切都变得有可能,昨首批75名内地医疗人员来港,本周将再多300人抵达,医疗团队阵容获得增强。当局一定要统筹好中央支援和本地人手,统筹好公私营和社会力量,合作救治,产生协同效应。
抗疫物资调配亦同样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早前抗疫物资缺乏,医疗和生活物资一度告急,现时已回复稳定。随着中央援港物资源源到来,如何做到与香港实际需求有效衔接?如何快速派发?如何接收?对接有没有障碍?这些都需要特区政府协调好,进一步推动发动18万公务员,并与民间力量合作,按需要把物资及时送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中,发挥好物资供应和分派平台的功能,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防止慢和乱的现象发生。
抗疫是一场全社会的大仗,需要整体系统参与,科学有力调配各种力量,是对为政者执政能力的一场大考验。特区政府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抗疫工作正在改进,并取得进展,但仍有持续优化的空间,特别是要加强统筹,在人力、物力、信息、设施等等方面,均须加强协调,更好优化资源运用,提升抗疫成效。统筹领导得越好,抗疫成功就越快。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