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昨日确诊破万!专家推算第五波疫情现存个案高达20万宗......
香港确诊数字首度单日破万,昨日新增10010宗,呈报个案21979宗,再多47名病人不治。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表示,香港疫情犹未见顶,到达高峰时预计每日死亡人数或达3位数;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推算,第五波疫情或已有20万宗确诊,呈报个案仅占三分一。
昨日呈报个案高至逾2万宗
昨日,香港新增确诊10010宗,当中仅4宗输入,其余属本地个案;呈报个案更高见21979宗。当天,除51人危殆、48人严重外,再添47人不治,涉27男20女(9至100岁),其中27人来自院舍,只有5人打了疫苗;当中除了1名9岁男童外,41人属65岁以上,其他5人48至64岁,大部分人是长期病患者。另外,因数据滞后,本周一至三再多12人不治,令第五波疫情累计有314人于公立医院离世。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呈报个案2万宗以上,反映来自卫生署、医管局及所有私营化验所检测阳性的病例近两日倍增,代表本港疫情持续恶化。她又指,至今有420间院舍有人确诊,涉510名员工及1500名院友,约50间院舍有多于10人染疫。医管局亦指,累计已有1957名员工确诊。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表示,现有400至500名确诊儿童留院,儿科隔离设施严重不足。他又称,昨日急症室非常挤迫,召唤救护车的确诊患者中三成属轻症或无病征,导致486宗救护车延误个案,因此呼吁轻症病人不要召唤救护车或到急症室,以免妨碍必要救援。
冀疫苗日接种量尽快达30万剂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称,从流行病学模型看,香港疫情仍会几何级数上升,真正感染数字远多于确诊数字,虽然大部分是轻症,但感染人数众多,只要很小百分比需要医护照顾,此数字就会很多,高峰期时不排除每天死亡人数或达3位数。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指,医管局病人入院筛查确诊率达2%,港人入境澳门阳性比率高达2.6%,由此推算第五波疫情下,香港已有20万宗阳性个案,呈报个案只占到三分一。他建议政府聚焦增加人手接种疫苗,短期内要提升每日接种量至30万剂。
同时,香港核酸检测进度严重滞后,何栢良形容有如第三世界,建议政府向市民指定约10款快速抗原测试,若一次或两次抗原检测呈阳性,可视作确诊或呈报个案,让市民向雇主请病假,及时在家隔离。
专家倡成人接种第2、3针疫苗
间隔缩短为3个月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和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科学委员会(联合科学委员会)25日联同行政长官专家顾问团进行会议,讨论并更新香港接种新冠疫苗暂拟共识建议。经商议后,建议特区政府更改成年人第2针至第3针新冠疫苗的间隔时间,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科兴及复必泰疫苗均适用。
联合科学委员会称,由于本地60岁或以上的人士于感染后有较高患重症的风险及死亡率,他们应获安排优先接种。
香港完成接种新冠疫苗个案的死亡率远低于未完成接种疫苗的个案。就此,联合科学委员会联同专家顾问团强烈建议仍未接种第1剂疫苗的合资格人士尽快接种疫苗,而12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士应获优先接种。
会上亦检视了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事宜。对于5至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专家建议把首2剂复必泰疫苗的间距由12星期缩短至8星期,并应在大腿前外侧中段部位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种。
专家还建议曾接种2剂科兴疫苗的12至17岁青少年,于接种第2剂后3个月尽快接种科兴或复星疫苗为第3剂。已接种2剂复星疫苗的青少年,专家建议他们于接种第2剂的五个月后,接种复星疫苗为第3剂,但亦可按其个人选择给予科兴疫苗作为第3剂。
联合科学委员会联同专家顾问团会上检视免疫力弱人士接种新冠疫苗的事宜。专家强烈建议已接种三剂疫苗的12岁或以上免疫力弱病人,接种额外一剂(第四剂)。对于12岁以下免疫力弱的儿童,专家建议现阶段为他们接种共三剂的疫苗。
即日起强检改为让居民快测
昨晚,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即日起修订强制检测策略,包括:会按地区风险增派快速测试套装,以取代强制检测公告;仍会继续对更多较高风险的楼宇进行围封,原先的强检规定会改为让居民进行快测。至于出现多宗确诊个案的楼宇及食肆等,会向居民及员工派发快速测试套装,让他们自行测试,无须再前往社区检测中心或流动采样站做检测,原先已发出的强制检测公告亦会取消。
对于高暴露风险特定群组的从业员,包括检疫中心、酒店、专车及机场员工、货柜码头、船务及冻房等工作人员,强制检测次数将由目前每2日或3日一次,改为每7日一次;特区政府亦会透过业界向他们派发快速测试套装,在检测周期中进行更频密测试。至于社区检测中心或流动采样站,当局会适度下调流动采样站数目。
围封强检初阳率达双位数
另外,前日立法会议员梁文广接受鼻咽拭子采样检测,昨收到阳性报告,他将与家人在家中隔离。正在深圳隔离、准备出席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施荣怀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惟征状轻微,已送往当地医院隔离治疗。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发言人表示,司长官邸一名佣工初步确诊,财爷陈茂波及其家人和当值佣工已作专业拭子采样检测,化验结果均为阴性,官邸已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港府前晚围封强检多处至昨日完成行动,全部发现大量个案:观塘安泰邨明泰楼检测约2080人,发现216宗初阳和18宗不确定,初阳比率11%;长沙湾丽翠苑丽柏阁检测1957人,发现228宗初阳和10宗不确定,比率达12%;豪宅将军澳天晋II皇钻天(第5A及5B座)检测约500人接受检测,发现17宗初阳和1宗不确定。由于继续有多幢大厦污水对病毒呈阳性,政府昨晚继续围封检多处,其中包括观塘秀茂坪邨秀华楼及将军澳安宁花园第5座,目标今日下午完成行动,视乎检测结果,行动或会延长。
内地援手不停 方舱建设正酣
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内地企业机构、内地居住港人等继续不停为港抗疫捐赠物资;而中央在援港建设隔离设施、保障必需品供应等方面更是雷厉风行。
邱腾华:尽快分发中央援港物资
首批由国家捐赠的15万盒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20日抵港,分管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小组的商经局局长邱腾华当日亲到机场接收。他昨日表示“这是中央给香港的心意”,该批中成药会交由卫生署及医管局用于治疗患者;若有剩余或供应增加,亦乐意进一步与更多市民分享。他续说,当局会尽快发放接收到的物资,例如向被围封强检的居民、清洁工、安老及残疾人士院舍员工等派发。
连日来,内地企业继续捐赠援港物资,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抗疫物资,包括25万套抗原自检试剂、5万个N95口罩等,部分已抵港。华润电力捐赠1000份快速检测盒、6800多份酒精搓手液,为车长等前线人员提供日常监测。
居住在内地的港人亦时刻心系香港,如重庆市香港企业家联谊会募集一批抗疫物资,包括150盒连花清瘟胶囊;香港江西社团(联谊)总会等机构筹集到2万盒快速检测盒、35万枚医用外科口罩、3000件防护服、2000瓶酒精搓手液和400副防护镜等抗疫物资,已经或正在发来香港。
港深研铁路运送物资
施工仅3日,位于青衣的中央援建方舱医院工地至昨天已有大量方舱“拔地而起”;粉岭3.5公顷地兴建方舱医院,工人们正在修整土地及铺设水泥;落马洲河套区方舱医院地盘,工人们正紧张有序施工。
昨日上午11时许,中央援建香港社区首批140间隔离房的最后一间隔离房,亦在东莞虎门港码头吊装上船启运来港,当天傍晚送付竹篙湾和启德码头兴建永久性小区隔离治疗设施。
昨天,为援港抗疫及3月份推行全民强检作准备,广州金域医学集团一组五舱合一“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在九龙正式投用,这是目前通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单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日检测量可达8万管。
特区政府昨表示,内地供港物资供应工作小组与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一直紧密合作,共同探讨透过不同途径确保内地供港物资供应稳定,目前由内地到香港的“海上快线”水路运输服务已开通,每日有至少3班驳船服务支持水路货物供应,包括从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大铲湾码头到香港葵青货柜码头,从深圳妈湾港码头到香港内河码头。开航以来,3个内地港口总共运输供港物资近1200个标箱,超过7500吨。除水路运输外,特区政府正与深圳市政府深入研究利用铁路运送物资的可行性。
李家超:中央支持战疫必胜
此外,香港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昨日与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举行视像会议,就新冠治疗情况作交流。卫健委多位官员及专家,联同在港的内地专家组、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和多位香港专家出席会议。陈肇始表示,行政长官已公布一整套稳控疫情行动,而治疗患者是当中重要环节,透过中央在抗疫经验上的指导和人力物资的支持,将可加强本港治疗能力,减少重症及死亡个案。
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昨于杂志期刊表示,在中央支持下,特区政府意志坚定,一定会团结社会各界,全力以赴抗击疫情,这是香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市民团结一致,齐心抗疫,定可战胜疫战。
【商报时评】
高效推进抗疫措施落地
香港商报评论员 李明生
卫生防护中心公布,香港昨增逾1 万宗确诊个案,另外接获近2.2 万宗呈报,数字无疑令人哗然。虽然,受累检测进度滞后,这或不能动态反映每日新增病例,而更大程度为多日来的累积数字,惟无论如何,相信无人否定香港疫情非常严峻,尽快稳控疫情乃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随着中央支持援港抗疫,多项完善“抗疫链”的政策亦陆续出台,有关方面必须高效推进措施落地,确保“抗疫链”的所有环节都运作畅顺。
昨日青衣方舱医院地盘一个小插曲,正正提醒我们“抗疫链”持续不断地流水作业的重要性。事缘地盘出现劳资纠纷,有工人不满发薪安排而堵路罢工,幸而资方愿意补回差额工资,事件很快和平结束,没有影响工程进度。中央援港建设方舱医院,原定5 个地点已可提供4 万床位,而新公布更再添2幅土地;病床供应大幅增加,不但可令更多患者得到适切治疗,亦能降低病毒遗留小区的播毒机会。众所周知,方舱医院的兴建十万火急,所以工程亦要通宵赶工,以争分夺秒补足这条“抗疫链”供不应求之窘。肯定无人希望方舱医院的落成启用有所延误,由市民大众到地盘劳资皆然。所以,于此非常时期,须避免横生枝节,尽量以大局为重。
竹篙湾检疫中心管理不善,亦一直为人诟病,亦导致了“抗疫链”无奈被“卡”住的问题。本港隔离单位严重供不应求,竹篙湾却有一些已证实无恙的市民无法离开,这不单挤压占用了珍贵的资源,亦令具传播风险的人士遗留小区。随着各界动员起来,主动积极提供地方,当局指未来两月隔离单位将从5000 个逐步增至1.2 万个和1.6 万个,另外5 幅土地还将兴建多2 万个单位;然而,如果一方面有人等隔离,另一方面有位被浪费的问题持续,增加供应的效果只怕事倍功半。有关方面已承诺,配房、登记、测试等流程若有“沙石”一定尽快改善;下月即将进行全民强检,届时隔离需求势必大增,凡此种种的软硬件配套必须尽快到位。
“疫苗通行证”新措周四实施,直至昨日基本运作畅顺,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不必讳言,措施会为市民及处所带来不便,重点是各界都愿支持配合,明白到这是有利抗疫、护己护人,以至香港最终走出疫情的必然出路。问题是,除了19 种场所属于“主动查核”,另外商场、街市、超市等“被动查核”的处所,过去两日并无发现违法情况纵然可喜,反映了市民的自律程度,但“并无发现”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呢?实际情况恐非如此。有关方面亦宜加强“被动查核”力度,若有违者杀一儆百,彰显新措并非一纸空文,相信必可进一步发挥政策作用。
不管政策多好,也须有效落地方成。抗疫是跟病毒赛跑,必须避免“抗疫链”出现“甩辘”。在落实新措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务实关键,乃尽快发现哪里出现问题,继而通过有效的办法解决。只要全港各界上下同心,政策措施执行上行下效;随着中央大力援港、“抗疫链”各个短板逐渐完善过来,我们定可扭转疫情、打胜疫战!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