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右一)指,国家未来5年的规划很可能是香港人“最后机遇”,期港人需很好把握大湾区发展的黄金机遇。 点新闻图片
梁振英接受专访强调把握“最后机遇” 吁港青眼见为实北上体验
星岛环球网消息:香港文汇报讯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升7.8%,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香港经济随内地经济的反弹开始复苏,这再次证明香港与内地唇齿相依。在今年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社会恢复安宁之后,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大篇幅涉及香港“拍住上”之时,香港应该怎样抓住发展机遇?网媒《点新闻》日前特别邀请香港政府前新闻统筹专员冯炜光作为嘉宾主持,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畅谈港事,聊聊香港的现在、未来。梁振英强调,国家未来5年的规划很可能是香港人“最后机遇”,若港人未来5年没有很好把握大湾区发展的黄金机遇,将会“苏州过后无艇搭”。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史无前例用大篇幅规划了香港的发展,梁振英在此前出席有关“十四五”规划研讨会时强调,国家未来5年的规划很可能是香港人“最后机遇”。梁振英在专访中解释,香港在过去面临许多政治上和制度上的问题,港人习惯了非常低的发展速度,意志变得低沉、消极,找不到过去那种“Can do spirit”的拚搏精神,这种精神竟然要在外地工作的港人身上才能找到。
梁振英强调,港人不能将眼光局限于香港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放眼大湾区。大湾区其他城市与香港距离相近,文化和语言相通,气候亦相同。自从2017年香港与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签署大湾区发展框架协议后,转眼间就4年,若港人未来5年没有很好把握大湾区发展的黄金机遇,将会“苏州过后无艇搭”。
政府需统筹与内地经贸关系
他并告诫香港的年轻人,不要道听涂说,主观上觉得大湾区不适合自己发展,应该亲身试过后再发表意见,眼见为实。
冯炜光提到,“很多政府内部人士仍然相信,香港市场运作多年行之有效,政府毋须过多干预。”梁振英坦言,上海的“十四五”规划中,列明要成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包括船舶买卖、租赁、融资、注册登记、保险和相关法律服务等,香港在这方面虽然有先天的优势,但一旦错失机遇,将来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可能会被上海所取代。因此,特区政府需要适度有为,处理好“内交”问题,统筹协调好与内地经贸和社会关系。
三地信息融通 效能将非常大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发展蓝图,为促进粤港澳三地信息融通,推动信息科技在民生和产业上的应用,三地联手成立“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协会的主席便是梁振英。
对此,梁振英表示,大湾区要融合发展,就需要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顺畅地流通,尤其在信息流方面,通过科技手段,让双方市民不需要“翻墙”就能接触到信息和数据,在这过程中要平衡好使用数据信息的跨境需要和网络安全之间的关系。
梁振英认为,如果两地信息流能够融合,将会产生类似核聚变的效果,释放的效能将非常大,而“大湾区国际科技信息协会”正在做这方面的政策和技术研究。至于某些揽抄派所说此举会令香港的资料泄露给内地政府,他笑说:“应该更担心信息出卖给美国政府好过!”
内地与港发展已十分密切
冯炜光问道:“但揽炒派声称若香港未来要依靠内地,将会失去原本国际化的特色,这是事实吗?”梁振英表示,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地社会发展十分密切,很多内地游客会来香港旅游,同时也有很多香港人去内地读书和养老,两地社会已经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并非要将深圳河变成万里长城,双方互不往来,互不沟通。
“如今每年香港婚姻注册有约三分一是港人与内地人士通婚,这不仅是两地人民自己的选择,更是代表两地融合是时代潮流。”梁振英直言:“揽炒派是在和历史潮流作对,历史将决定他们是属于堆填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