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熊宝宝叫"小猫熊"?科学家揭密:差很大(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星岛环球网消息:据台媒报道,今年新生的大猫熊宝宝"圆宝",有不少游客都会直接叫它"小猫熊",作为一种可爱的称呼,但台北市立动物园就澄清,"大猫熊"和"小猫熊"其实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的物种,只不过因为趋同演化的关系,生态习性出现了许多相似之处。
很多游客会以"小猫熊"来称呼大猫熊宝宝(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大猫熊和小猫熊的前掌都有6指(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园方指出,大猫熊和小猫熊在演化上并非系出同门,而是由于为了适应环境所衍生的"趋同演化"的关系,让两者在生态习性上出现了不少相似之处,象是大猫熊和小猫熊的前掌都有6指,特化的腕骨形成第6指(或称伪拇指),而这个长在腕上的第6指让它们增加了抓握竹枝的能力;此外它们也都会"擦屁股",利用肛门腺来标记领地、划定地盘。
树栖的小猫熊有长尾巴保持平衡(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除了这些相似点外,大猫熊和小猫熊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树栖的小猫熊长有长尾巴来保持平衡,它的毛发通常为咖啡色系,因此有红猫熊、火狐狸的别称,而且跟浣熊也更有亲缘关系;至于黑白色系的大猫熊更常在地面上活动,尾巴短,和熊科动物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小猫熊又分为2种:"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今年2月26日,大陆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文章,根据基因分析显示,布在四川、云南、缅甸的"中华小熊猫",和另一种脸部毛色偏白、尾巴环状条纹较不明显、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西藏、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的"喜玛拉雅小熊猫"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其实两者是不一样的种。
目前小猫熊野外族群数量不到1万只 被列为"濒危"(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只不过目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及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上还是维持同一种小猫熊。此外,小猫熊曾一度遍布欧亚,现在只侷限在青康藏高原南部及东南部 2200公尺到4800公尺高度,被列为"濒危"的它们野外族群数量不到1万只,族群危机程度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