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仅1%受访者考虑或进行旅游医学咨询,团体指不当使用药物可引致副作用

2024-04-23 15:38

港人疫后出现报复式外游,部分港人外游后感染传染病,导致入院甚至死亡个案。香港疫苗及旅游医学会(疫旅会),于今月随机访问189名市民,发现仅4%受访者了解旅游医学,另只有约1%受访者在外游前会考虑或曾进行旅游医学咨询。

调查仅1%受访者考虑或进行旅游医学咨询,团体指使用不切药物可引致副作用。主办方提供图片

▲调查仅1%受访者考虑或进行旅游医学咨询,团体指使用不切药物可引致副作用。主办方提供图片

剑桥女生因药物副作用 产生幻觉终不幸身亡

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内外全科医学院旅游医学科专家顾问梁家伟分享旅游风险个案,他提及一名就读英国剑桥大学女学生,前往非洲前曾服用疟疾预防药物“多西环素”作药物试验,出现噩梦副作用,惟未有跟进,在回国途中因严重副作用带来幻觉,从飞机一跃而下,最终不幸身亡。梁家伟强调,出外旅游应向旅游医学专家咨询,根据外游地区传染病风险、自身健康情况和抗药性情况等,採取适合的预防措施。

梁家伟亦分享另一名前往亚洲进行学术研究的英国植物学家Sophie Williams,事前未有接受旅游医学谘询及风险评估,结果在当地感染日本脑炎,导致终身瘫痪,需于疗养院接受全天候24小时照顾。

大热旅游景点亦有疾病风险

疫旅会旅游医学科高级讲师、药剂师方灿桂表示,港人认为很安全的大热旅游点,包括内地、日本、东南亚、韩国、台湾等地,虽较其他地区风险少,但并非没有风险。他举例指,登革热在东南亚、台湾及内地颇为流行;蜱传脑炎于内地及日本也屡见不鲜;乙型肝炎疫苗在东南亚、内地、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相当常见。他又指,部份港人没有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即使已接种相关疫苗的市民亦未必记得疫苗有效期,故他建议出发前寻求专业医疗谘询。

梁家伟建议,市民在出发前4至6周,就目的地进行旅行医学咨询及风险评估,市民可前往卫生署辖下的2所旅行健康中心获得专业意见,并注射疫苗、购买保险、了解当地医疗体系,以及保留健康状况相关文件等。旅行后如出现身体不适、曾到疫症的地区及接触患病的当地人,应在回港后求医,并告诉其曾到的地方。而外游注意事项上,方灿桂指应带备所需平安药,若在水源不清洁的地区,应购买饮用水,并建议在出发前一周食用益生菌,可一定程度对抗水土不服。

学会联同医学院,委任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王愉程和女子羽毛球运动员“黑妹”叶姵延为“旅游医学大使”,推广有关资讯。叶姵延表示,自己曾到数十个国家比赛,途中出现不少身体状况,如急性肠胃炎,发烧等,有一次甚至患上与蚊虫相关的疾病,需回港留院观察数日。她续指,曾在跨国比赛时,在机场突然出现呕吐情况,甚至因此未能进食,影响之后比赛表现。她指运动员亦如市民一样,只上网查找当地医疗资讯,或未够专业和全面。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