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尽粮绝仍坚持46天,“纸上谈兵”赵括被误解

2024-04-22 14:04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而被称作“蛮夷”的秦国能战败山东六国一统天下,转折点就在于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谈及这场战争,人们往往惊叹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的勇猛,又嘲笑赵括“纸上谈兵”葬送几十万大军的无能。那么,这千古罪过真的要安在赵括一人头上吗?

公元前260年四月,秦国开始发动攻击,赵国是连战连败,赵孝成王急了才想出求和的点子。但是和谈失败了,赵王把这通火发到了老将廉颇身上,廉颇坚守三年,赵王认为他被秦军打怕了,连出头都不敢出头。 

其实廉颇的对策是对的,秦从西边远道而来,粮草补给一定是供不上的,长平距离赵都城邯郸不过200里,而距离秦都咸阳在400里以上,这场战争只要能守住,赢得几率是非常大的。可是赵王不懂这个道理,他以为廉颇贻误战机,再加上秦国范雎使了一计“反间计”,说廉颇无能,赵括才能担此大任,赵国听信了传言,拜了赵括为将,替换了廉颇。

赵括“纸上谈兵”的名号,是他老爹赵奢传出来的,当赵王准备换将时,有一大群人不同意,这其中就包括“完璧归赵”蔺相如。若是一人反对,也许能说明赵王的一意孤行,可一大群人反对的话,哪怕是个人也得掂量掂量赵括究竟有没有这个分量了。但赵王还是让赵括去了,说明赵括还是有些真本事的,再者赵国连败已经打击到了士气,赵王更是耗不起国力了,他想让赵括速战速决。

而秦国得知赵括当了大将,便悄悄的换了白起为主将,这也说明秦国对赵括的重视。赵括一上阵就改变了廉颇坚守的策略,开始反击,如果他的对手是王齕,那么他有可能成功,只不过他面对的是那个用兵如神的“杀神”白起!

白起采用的佯败的方法诱敌深入,却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求胜心切,一路高歌猛进,哪知正中白起计谋,在攻打到秦国营垒之时,秦军的两只奇兵一只截断了赵军后路,另一只堵住了赵军返回大本营的通道。 

在如此险恶环境之下,粮草也已经断绝,现在两国拚的就是国力!秦王得知赵军粮道已断,便下令急召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奔赴前线,防止赵军粮道疏通,可见秦国这一战也打得捉襟见肘,连孩童都派上了前线。 

在这种境况下,赵王向齐王借粮,结果吃了个闭门羹,赵括等人在断粮46天的情况下,仍然组织了四次进攻,只不过“强弩之末难以穿鲁缟”,赵括弹尽粮绝,全线崩溃,赵括阵亡,40万人被白起坑杀! 

纵观这场惨烈战争,赵括统领几十万大军败于白起之手,最为关键的原因并不是双方主帅的问题,而是高层统治者和国力的问题。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比赵国强盛是一定的,否则也不会把赵国打到向齐国借粮,再者说赵王有些求胜心切了,所以赵括才中了白起套路。 

但从赵括上任换掉廉颇策略而大军不乱,弹尽粮绝仍然坚持46天还组织了4次进攻,这说明赵括绝对不是无能的将领。这一战秦国也拼光了家底子,若是赵国的粮草能够供应上,成为“杀神”的弄不好就是赵括,而这次无关赵括的失败,却让他戴上了无能的帽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