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推进跨境医疗融合,对港专业发展具积极影响

2024-04-15 08:21

医管局近日宣布重启医院认证计划,放弃澳洲标准,改为采纳《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认证系统进行评分。目标在2026年底前完成7间龙头医院的评审,期望透过香港作为试点,将“中国标准”带向全世界。这项措举,不仅令中港医疗融合再迈出一大步,对未来两地医疗制度、人才,以至保险互认,都发挥正面作用。

跨境医疗

今次采用的认证标准由港大深圳医院牵头制订,是首份“国产”医院国际标准,分为3章,包括医院功能与任务、医院管理,以及患者安全、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涉186个评价项目。相关标准结合国家三甲医院评审特色,亦参照香港标准,并已获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认证。

医管局相信采纳中国标准,对病患有一定益处,包括对特定病种发展更多临床路径,标准化治疗程序;加强术前讨论及资历认证,降低并发症风险;完善医院应急预案及有系统地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等,确保公立医院持续改善服务质素和保障医疗安全达到国际标准。

事实上,随着深港两地交流越趋频密,跨境医疗已在多方面逐步接轨。深圳市的《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以及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报告》,均将推动跨境医疗写入施政篇章,逐步实现两地医疗互通。

近年先后将长者医疗券扩至大湾区部分服务,又推行跨境覆诊、电子病历互通、港药通、港澳医生内地资历认证、港澳医疗深圳跨境服务及结算方法,以及建立医学专科中心等;人手方面,港医管局推行“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引入内地的医生和护士;港府今年中又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展开跨境救护直通车服务,便利点对点运送住院病人,令港深医疗融合越来越具体可行。

中港医疗融合,港人不应只看作是将港人送上内地就医,其实对香港也带来实质好处。以医院认证制度而言,粤港澳政府共同推动同一套医疗模式认证制度,可确保获得认证的医疗机构,与香港的医疗模式接轨,令港府有效掌控所购大湾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未来亦有利人员互补,解决医管局长期缺人的问题,并有助港医到内地执业。

其次,面对香港人口老化、医疗资源不足,中港医疗融合将有助减轻香港医疗系统的负荷,缩短等候时间。未来若将“公私营协作计划”继续扩大至湾区城市,可令香港居民获得更广泛的医疗服务。而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医疗服务供应商出现,或导致增加竞争,令一些医疗费用得以下降。

此外,透过参与跨境医疗项目,亦可促进两地医疗合作和交流,分享更多临床病例,有助于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两地的医疗和科研机构可以合作进行医学研究、临床试验和新药开发,集结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推动医疗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加速医疗创新和科研发展,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两地的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数据的整合和交流,亦有助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和研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简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更重要是,大湾区的认证标准一体化有利中港医疗进一步融合,香港更能发挥背靠祖国、连通国际的优势,作为窗口向国际示范国家医院认证标准,助力中国的标准走向世界。

推动内地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国际化,除可使“三甲”认证获得国际认可,持续改善内地的医院质量认证体系,同时亦具有商业意义,包括方便病者申保时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内地医疗保险发展滞后的缺陷。

总体而言,中港医疗融合对香港的医疗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扩充专业知识、促进医疗人才流动和提供跨境医疗合作,可以增加香港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多元性。这将使香港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全面、更专业和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