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神龙见首不见尾,折射物种诡谲

2024-03-11 10:49

2024年,农历甲辰年(龙年)。无疑,作为“龙的传人”,却无人见过真实的“龙”,至于叶公好龙,传说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迄今仍旧把龙视为圣物,究竟是空穴来风?还是史上真有此物?常规阐释是,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华人是龙的传人,将龙视为文明象征、精神图腾。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古代主要寓意皇权。

而在神话故事里有画龙点睛、哪吒闹海等。《氏族典》中提到:“祖龙,老龙也。”而“老龙”即应龙,所以应龙是“龙之始祖”。又因为应龙背上长有双翼,而有辅翼者,才可以算得上是“真龙”。《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论衡》记载“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广雅》记载,龙有蛟龙、应龙、虯龙、螭龙四种。

倘若真的有龙,为何销声匿迹?倘若真的无龙,为何至今沸沸扬扬?当然,华人说的龙,不是侏罗纪的恐龙,也不是某些体型庞大的蜥蜴。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龙文化——距今8000多年的辽宁查海古遗迹中出土过龙纹陶片——殷周秦汉以来,对龙的崇拜非但没有因为图腾时代的远去而消退,反而愈演愈烈,成为中华皇室乃至中国人的象征。

专家查阅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水经注》《伏侯古今注》等典籍后发现,从汉高祖五年(西元前202年)至隋仁寿四年(604年)共806年间,见龙的记载达108次。隋唐之后,见龙的记录不断出现,甚至直到1944年,东北地区都有人声称亲眼目睹了龙。在这些见龙记载中,关于龙的特征、习性描述大同小异。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田野调查,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古代中国人是把龙当成一种真实的动物来加以崇拜的,这是因为,龙就是一种现已绝迹的稀有动物。据世界《红皮书》统计,近百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工业革命开始后,这一速度被显著加快,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

譬如蓝马羚,是已经灭绝的最美丽的羚羊,蓝马羚本来是遍布非洲地区的,后来由于环境的影响逐渐仅生存于南非的东南海岸草原。17世纪欧洲人到达南非后,这种蓝马羚已经很稀少,但是殖民者依然大量猎杀,目的是为了将它们的栖息地变成农场,后来由于贸易的发展,蓝马羚独特而美丽的皮毛又成为昂贵的商品,所以引来了更大规模的猎杀,其肉质并不鲜美,甚至被用来作为狗粮。

在中国,古人并不仅仅把龙当作一种想像中的神奇动物,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切实存在的动物。《隋书.五行志下》中记载,后周建德五年(576年),黑龙坠于亳州而死。“天上会坠下牛首鱼身、躯体庞大的怪物”的事件不仅在历代正史中,而且在笔记和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如任昉《述异记》卷上写道,当时的宫廷中人不仅见到了坠龙,皇帝甚至下令将之宰杀,煮成龙羹与群臣分享,汉元和元年(84年),大雨,有一青龙堕于宫中。帝命烹之,赐群臣龙羹各一杯。故李尤《七命》曰:“味兼龙羹。”

从传说中的帝舜时代起,直到夏王朝的孔甲为止,曾出现过一批养龙的专业人才。由于龙是一种不能定期捕捉、也不能大批饲养的稀有动物,豢龙之术不易掌握,通常由家族内部传承。即使是对上古传说持审慎态度的司马迁也没有否认“孔甲畜龙”的真实性。——无论如何,任何物种的消失都是地球的损失,也是生命的悲歌。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