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体能评估风险高,马拉松跑手猝死响警号

2024-02-22 08:52

上月举行的渣打马拉松再发生年轻跑手猝死事故,医学界关注是否涉及隐性心脏病发,多个医学及运动专业团体正草拟一份全新的《马拉松赛前体能评估指引》,提醒属高风险组群的市民,于参赛前应先评估身体机能,特别是35岁以下,曾于运动中感心悸不适、有家族患先天性心脏病史的一群。另有科技达人建议,日后赛会应安排跑手佩戴智能手表,遥距监测心跳及血氧,并请数据有异常者暂停赛事,惟医学界担心要记录的数据繁多亦欠准确,因曾有病者心脏病发前录得正常心律,并呼吁参赛者留意赛后心脏病发的风险。

渣马已成本港及国际体坛的年度盛事。

▲渣马已成香港及国际体坛的年度盛事。

自1997年起渣马成为香港及国际体坛盛事,亦掀起全港跑步热潮。今年第26届赛事吸引7.4万名跑手参加,惟多年来该赛事共有6名跑手死亡(见表),死因庭曾就2015年及2018年的事故两度展开研讯,最终裁定事主死于自然。本届赛事有一名30岁内地男子,于完成半马赛事后,被发现在港铁天后站晕倒,送院死亡。据知,事发前他曾不适坐于月台地面,其后情况转差。

有年仅30岁的跑手赛后于港铁天后站晕倒,送院后死亡。

▲有年仅30岁的跑手赛后于港铁天后站晕倒,送院后死亡。

历届渣马跑手死亡事故

身兼教育大学健康与体育学系副系主任的香港运动医学及科学学会会长雷雄德指,年轻跑手因剧烈运动致心脏停顿死亡不常见,极可能涉及先天及隐性心脏病。历届赛事的6名死者中,30岁或以下及50岁或以上各占一半。近日,该会正与心脏专科学院等合作制订全新的《马拉松赛前体能评估指引》,呼吁市民参赛前先检查身体。他指,中年人士较多会定期检查身体,可能已发现出现“三高”(高血压、高胆固醇及高血糖)及冠心病,并加以预防,但30岁或以下的一群,可能忽略运动时曾晕倒及出现胸口翳闷等隐性心脏病征状,有必要作身体检查。据知,加拿大方面亦有类似指引,建议45岁或以上,或曾于运动时胸口不适及气促人士,宜先进行评估。

专家正草拟新赛前评估指引

2013年,香港运动医学及科学学会曾发出《马拉松赛前体能评估指引》,当时的指引相对简单,只提到跑步有助心脏健康,但参加者须经系统训练,及具备良好心脏及心血管功能,参赛前亦有责任先征询医生的意见。然而2013年至今再发生4宗猝死事件,本身是心脏科专科医生的香港心脏专科学院院长梁达智认为,有需要修订相关指引,加入新建议,包括跑手须确认自己是否适合训练或参赛,例如有否心血管病风险,运动时有否出现心悸、胸口翳闷,有否患“三高”,有否吸烟,以及家人有否患心血管疾病或曾于运动时猝死的病史等。

全新的《马拉松赛前体能评估指引》建议具高风险因素的跑手于赛前进行健康检查。

▲全新的《马拉松赛前体能评估指引》建议具高风险因素的跑手于赛前进行健康检查。

梁医生补充,据知今次猝死个案的死者曾于赛后感到不适,但未有实时求医最后死亡,他亦希望未来在《指引》加入更多提醒,呼吁跑手于赛后留意心脏病发的风险,如有否出现持续心跳、严重晕眩及异常气喘等。他称,该类不适征状可能曾在赛事中出现,但跑手若发现于赛后1小时出现相关征状,绝不能掉以轻心,因极可能是心脏病发的警号。他指,若今次猝死的跑手于不适时求救,结果可能被改写。

本身亦有参加渣马赛事的心脏科专科医生谢德新则指,外国研究发现,马拉松赛事中的死亡率是20万分1,风险不算高,但要避免再发生跑手猝死事故,建议高风险人士进行身体检查,如心电图以检测心肌有否肥厚或其他毛病。他同时建议,赛会在终点位置设置面积较大的休息区,以容纳更多跑手休息。他强调,跑手到达终点后,不宜急着离开,要休息让身体机能平复,并留意有否出现心跳异常等心脏病发征状。

收集数据或存在误差

谢医生强调,马拉松属高竞赛性运动,对心肺功能有极高负荷,即使跑手成功通过身体检查,确认心脏机能正常,仍须接受漫长训练,锻炼体能才可参赛。他指,曾有病人跟随教练接受5公里跑的训练,但最后“胆粗粗”报名参加半马赛事,结果越级挑战失败,未能完成赛事,更要求医。他续称,参加马拉松,除了身体是否合适,亦要调整心态,量力而为,因为体能耐力都要经训练慢慢累积。

香港信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希望借助科技,预防再发生跑手猝死事故。他称,现时不少智能手表具备量度心跳及血氧含量的功能,若每名参赛者能佩戴大会发出的智能手表遥控监察,可望及时发现心跳异常及血氧暴跌。他也建议,于赛道上设置显示屏,显示心跳异常的参赛者编号,通知其暂停赛事,若个别严重情况,赛会可基于安全理由,终止其参赛资格,由医疗团队施援或送院。他建议,赛会邀请数百跑手自愿参与测试成效。

近日消委会公布智能手表及手环测试,发现以量度心率为例,有表现最差的样本偏差值达22%。雷雄德认为,相关仪器存在数据误差,当数以万计跑手同时使用,难保没有误差或接收失灵。梁达智医生亦指,不排除智能监察有一定作用,但个别病者在心脏病发前的心跳及血氧未必出现明显异常,“未必血氧一定低,心跳一定乱”,担心出现错误警号。他指,即使读数正常,亦未必显示百分百安全,认为留意胸口翳闷及心悸等身体警号更实际。他指,不反对跑手佩戴自己的智能手表,因可跟平日的体能变化作出对比。

梁达智医生建议,跑手要留意赛后心脏病发的风险。

▲梁达智医生建议,跑手要留意赛后心脏病发的风险。

渣马:安全为首要考虑

谢德新医生亦有保留,他指2014年德国曾进行相关利用便携式监察心电图仪器及智能手机的测试,安排10名跑手手持仪器进行,但因监察心电图的贴片需贴在身上,但赛事中会出汗及有身体摆动,都可能影响接收,外国大型赛事也暂未有实行相关措施。对市面有智能手表称具备心电图监测功能,他指最精准的“12导程心电图”,需将贴片贴于身上10个电极位置收集数据,相比下智能手表只监测手部,属单一导程心电图监测,质疑其准确性,亦担心出现数据失准发出错误讯息。

渣马赛会回覆指,跑手安全是首要考虑,亦感谢医疗辅助队于比赛当日提供现场救伤服务。赛会亦指,每年均会检讨赛事的各项安排,完善运作,包括按赛事的实际情况作医疗调配,务求安全及有序地举行赛事。

近年本港掀起跑步热潮。

▲近年香港掀起跑步热潮。

急救义工:沿途增设AED机有备无患

近年全城掀起跑步热潮,渣马名额更见“抢手”,有义务急救人员指,现时有部分跑手未经训练便参赛,如同“计时炸弹”,建议主办方沿赛道增设AED机(自动心脏除颤器),以备不时之需。

由2019年起,有已报名参赛的医生及护士自发组成“医护任何人”义工队,于赛事当日在赛道中跑步及义务当值,若发现跑手不适便实时进行心外压急救。有义工指,今年虽然“食白果”,惟对仍有1名年轻跑手事后猝死感惋惜。她指,跑手较多于赛道的后半段及终点发生意外,近年发现不少参赛跑手未经专业训练便参赛,如同“计时炸弹”,该类跑手往往因难度超出预期而感不适送院。

台湾的马拉松赛事招募医生及医护组成义工队同跑当值,其中一人揹AED机方便随时施救。

▲台湾的马拉松赛事招募医生及医护组成义工队同跑当值,其中一人揹AED机方便随时施救。

有急症科专科医生指,当病人心跳停顿,每延迟1分钟进行心外压或使用AED机施救,死亡率将增加7%至10%;换言之,当病人心跳停顿10分钟仍未获救治,死亡率达100%。虽然现时赛道平均每隔5公里设急救站,站内有配备AED机的医疗辅助队驻守,而医疗辅助队的流动急救队及急救单车亦配备AED机,但他认为当“不专业”的跑手增加,主办方应于赛道也增设AED机,有备无患。

据了解,台湾于举办马拉松赛事时,会招募由医生及医护组成的“医声救心队”二人义工队,于赛事中同跑当值,其中一人会背AED机,方便随时向不适的跑手施救。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