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腐败低龄化,重锤之下仍难遏止

2023-11-16 11:46

最近,中国贵州披露了一起反腐案件,案件的特点是当事者年纪轻,工龄短,职务低,是典型的低龄化腐败。具体案情是这样的:

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一个公职人员,22岁,一年工龄,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上来的。他的具体岗位是发放复垦复绿资金。工作中,他发现只要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情况说明,就可以直接把资金转入该工作人员提供的账号,无须核实账号的真实性。

某日,轮到向一户全家外出却没有提供账户的农户发放资金。他心生一计,向熟人借来一个银行账户,编造了一个虚假情况说明,然后把资金发放到这个账户上。就这样,他获得了第一笔冒领得来的钱。此后,他食髓知味,一再试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这段时间里,虚报他人账户多次,冒领了资金20多万元,直至被发现。

这个案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偶然性。该公职人员发放国家资金的程式存在漏洞。但是,偶然性背后也有必然性,就是当事人的贪念。只要心存贪念,今天没有机会,明天也有机会,早晚都会出事。

这种必然性告诉人们,腐败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年纪大,资格老,职务高,权力大,贪污受贿的机会和数额可能会大一些。年纪轻,资格浅,职务低,权利小,贪腐的机会和数额可能会小些,但不等于没有贪腐机会。近年来越来越多低龄化案件的发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两大原因有关。首先是公务员选拔制度。出于公平,中国公务员是通过公开考试选拔的,原则上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考试只是考书面理论,考不出应试者的内心世界。参加考试的青年人,真正心怀“为国为民”抱负的并非全部,有相当部分是抱着“当官发财”目的而来。他们入围之后,灵魂深处想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这些人入职之后一时没有出格行为,并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或是机会未到。一有机会,就会按捺不住做出出格行为。

另一个因素是经济上的审批制度。在中国,做生意有许多审批要过。改革初期,提倡搞活,审批比较容易,但僧多粥少,抢先通过审批,才能喝到“头啖汤”。改革深化之后,样样都讲规范,审批严格,要想做成生意,没有攻关能力,只能望洋兴叹。所谓“攻关”,有走正门的争取审批部门批准,更多的是左托右托的“走后门”。

这种做法不是全部都要行贿,但很多情况下多少会与“以权谋私”沾边。现实生活中,一个生意人投资巨款希望获利,却被审批挡住财路,见财化水,怎会善罢甘休。必定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如何都要把审批的关卡攻下来。就算灰色地带也要踩上去。这是无数行贿案件发生的原因。

可是,中国司法实践中行贿与受贿往往是不同罪的,为了让行贿者招供,对他们会宽大处理。这使行贿者的风险很小,获利却很大,可以放胆实施行贿。在无数行贿者的久攻之下,公职人员总会有人被攻克。

以上两种原因的存在,使公务员面临的贪腐挑战十分严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尽管加大反腐力度,健全审批制度,营造更有力的舆论氛围,可以起到一定的遏止作用,但远远不够。只要公务员不解决为什么当官的问题,心存“当官发财”的幻想,打造风气清正、理政廉明的社会环境,就不容易实现。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