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盘点货币动向,中坚新尤新趋势

2023-11-11 11:30

近期,中美两国加强对话,市场观察未来走向,加上美债收益率反弹及市场情绪疲弱,人民币兑美元仍继续走弱。不过,与此同时,人民币超越欧元,成为第二主要国际结算系统SWIFT货币,排名仅次于美元。分析称,货币市场已出现重大范式转变,这是人民币近20个月来首次突破SWIFT支付量3%的基准线。

过去一年半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路贬值,外界一度唱衰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因人民币汇价缩水会打击外国投资者持有意愿。不过,据SWIFT最新数据显示,欧元跨境交易从32.64%下降至31.74%,降幅接近0.9%。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在上个月9月份缩小了差距,达到3.71%的高位。2023年8月,人民币SWIFT支付量环比增长2.77%。尽管数字看起来很窄,但这一发展表明货币市场的范式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转变。这是人民币近20个月来首次突破3%的基准线,人民币仅次于美元,后者同期从41.74%攀升至42.71%。相反,美元国际支付占比虽仍占全球第一,但占比由8月的48.03%,下降至9月的46.58%。

美联储去年暴力加息,令美元汇率暴涨,近期美债收益率又不断挑战5%,也令美元汇率高居不下。不少国家忧心,美元加剧国内经济动荡、企业压力,掀起去美元化风潮。如东盟及中东国家都表明,对华贸易将更多使用本国货币结算。中国参与的金砖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今年亦达成共识加速去美元化,金砖组织成员巴西3月与中国签订协议,两国贸易结算不再使用美元而用本币,上月底中巴完成首宗本币交易的全流程闭环交易,可推动中巴加快用本币贸易结算。金砖国家甚至提出,希望在未来3年内至2026年,停止在全球交易中使用美元。中国抓住这股风潮,力推人民币国际化。

虽然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结算所占比例不到4%,但“去美元化”开始取得进展。人民币结算的规模扩大主要源于两个因素:资本市场开放和贸易结算“去美元化”。中国已向外国投资者打开通过香港交易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的大门。2014年11月,“沪港通”机制启动;2017年7月,“债券通”正式开通;2022年,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2023年又启动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

在贸易方面,最突出的就是与俄罗斯的交易。去年因俄乌战事遭美国及西方制裁,令俄企对外贸易,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在今年2月已超过美元,成为莫斯科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货币,且俄国并要求其他国家如印度,在购买俄油时,部分交易用人民币支付,亦加快人民币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与流通。此外,在成为全球最大进出口贸易国后,中国对外贸易至今已占全球贸易总额15%,且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推动人民币或当地货币结算重大动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