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拯救者”孙可望为何最后又背叛南明投降清朝?

2023-05-29 19:36

1650年十一月,尚可喜、耿继茂率领清军攻占了广州,与此同时,孔有德占领了桂林。永历帝朱由榔闻讯后,仓皇乘船逃亡。此时的南明小朝廷已经接近于瓦解,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孙可望率领的大西军成为了南明的拯救者。然而数年后,孙可望又背叛南明,投降清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647年1月,大西皇帝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与清军交战,结果被人射死。之后,大西军渡过长江,转战到贵州境内。当时张献忠有四个养子,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他们处死了张献忠的皇后以及宰相汪兆龄,形成了四将军领导的体制。此时,云南爆发了沙定洲之乱,四位将军率军占领了云南。

在这个过程中,艾能奇中毒箭而死,所以只剩下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三人之中,孙可望的年龄最大,原来的地位、威信也比较高,所以就成为大西军的首领。不过,孙可望心胸狭隘,他与第二号人物李定国的关系很差,他嫉妒李定国的能力,担心李定国会取代自己,所以两人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

孙可望在与南明联合后,被封为秦王,他虽然十分骄纵,但还是指挥军队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南明政权,并且取得了不少胜利,收复了湖南、广西的大部分地区,还击杀了清朝的两位王爷。与此同时,孙可望也看透了南明小朝廷的实力,于是他把永历帝接到了安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假天子名号令中外”。

孙可望产生了篡位称帝的想法,就连永历帝身边的大臣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马吉翔就暗中依附孙可望,还对太监庞天寿说:“今日大势,已归秦王,我辈须早与结纳,以为异日之地。” 1655年,孙可望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篡位的准备工作,“拟改国号曰后明,日夜谋禅受”。为了保住皇位,永历帝秘密联络李定国,让他前来救驾。

孙可望得知李定国率军前去迎接永历帝,立即派大将白文选前往安龙,让他把永历帝君臣迁入贵阳。可是,白文选对孙可望的做法不太满意,他百般搪塞,最终选择与李定国会合。1656年三月,李定国保护着永历帝进入昆明。孙可望勃然大怒,经过一番准备,于1657年率领十四万兵马征讨云南的李定国、刘文秀。

别看李定国、刘文秀只有三万人,但他们的军队久经战阵,另外孙可望所部人数虽多,但师出无名,手下将士纷纷倒向李定国。结果这一战,孙可望众叛亲离,大败而归,只剩下“官丁、妇女共约四百余名口”。孙可望愤然说道:“今为李定国辱孤至此,孤不惜此数茎头毛,行当投清师以报不世之仇耳。”于是,孙可望投降了清朝,将南明的实力和盘托出,并引导清军进入云南。南明的“拯救者”变成了南明的灭亡的“吹鼓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