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输入外劳设立“刹停机制”,建筑界倡议设立门槛

2023-05-18 10:47

近期各行各业因缺乏人手,表达对输入外地劳工的需求,当中建造业更被特首“点名”最有机会受惠。参考日本和新加坡的输入劳工计划,有建筑界人士认为,应为来港工作的劳工设立门槛,除了要符合职业安全层面的要求,也期望能够兼顾不同工种,以便有效纾缓中部水域人工岛、北部都会区等多个大型项目的人力短缺。有议员则建议,相关计划应设立“刹停机制”,以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

香港劳工处的“补充劳工计划”自1996年推出,旨在让确实未能在香港聘得所需人手的雇主,申请输入属技术员级别或以下的劳工;去年底,劳工及福利局推行的“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特准”院舍业界额外输入约3000名护理员,首开先例绕过劳工处和劳顾会输入劳工,及至近期不同行业也要求输入外劳,以解决人力资源短缺。

工作许可仅2年  较日星短

日前有消息传出,政府正制订建造业的外劳特别计划,初步目标输入逾万名劳工,相关细节最快下半年推出。参考建造业议会今年2月发表的《建造业人力预测报告》,熟练或半熟练工人、技术员、工地监督人员及专业人员的人力供求,在未来5年也有中度至相当程度的短缺(6%至25%)。资深建筑师陈沐文不讳言,建造业人手不足,加上现时逾61万名本地注册工人的平均年龄达47岁,难以招架未来10年各项宏大的建筑项目。

▲建造业有望下半年通过“特别计划”输入外劳。

记者对比香港以及竞争对手日本和新加坡的输入劳工计划,并邀请业内人士为未来大计出谋献策。根据资料,日本的“第一类技术工人”申请处理1.5至2.5个月,每年续约,最长逗留5年;新加坡“S准证”和“工作准证(外籍劳工)”申请处理1至3周,2年合约后可续期。对比香港“补充劳工计划”的处理申请时间最长,需时5个月,而且工作许可及合约期限最短,最长仅2年,且不可续期。

能兼顾泥水扎铁更理想

承建商授权签署人协会主席李启元坦言,业界不可能停工近半年等待输入外劳,而香港工资水平虽在东南亚具吸引力,惟2年合约期限只会令届时累积到足够经验的工人流失。他寄望,“特别计划”加快审批时间,甚至考虑为大型工程成立专责委员会,在设计阶段已预先批出外劳申请,不然只会重蹈“补充劳工计划”的覆辙。

此外,日本和新加坡对劳工较有要求,例如日本需要劳工进行日语能力测试和行业测试,新加坡需要非服务业劳工完成指定安全课程和“适应本地生活课程”,而香港只限定工人出席由劳工处举办的简介会。李启元认同,香港输入劳工亦应设门槛,如完成基本职业安全训练课程取得“平安卡”,也期望业界与内地职业训练学校合办“港式训练”,让当地学徒了解香港的建筑概况和工艺要求。他亦期望,受聘的外劳能够兼顾不同工种,“除了传统的钉板和落石屎,若可兼备泥水、扎铁等工序会更理想。”陈沐文也说,输入外劳不应只限于单一工程,以便更好运用人力资源,并建议业界考虑和内地互认部分专业资格。

至于劳工福利,香港的“补充劳工计划”强制雇主为劳工提供免费或资助住宿和医疗,新加坡的“工作准证(外籍劳工)”亦需提供或资助住宿,而日本则没有指明。新加坡的“S准证”在特定条件下,可享永久居留资格和带受养人同行。工程界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认为香港日后应“因地制宜”,如项目附近有足够工地,可兴建类近隔离检疫设施的临时房屋,若项目邻近口岸,则可让工人即日来回中港两地。

▲业界希望输入的劳工具备多于一项技能。

另有工程界人士指,大湾区劳工属业界首选,语言隔阂较少,加上近年不少“组装合成”建筑也在内地工地预制组件。他也直言,过去“三跑”工程因为工地位置偏远不受本地工友欢迎,建议日后可优先派遣外劳专责偏远地区,释放本地劳工重回市区。

大湾区劳工属首选  专做偏远地

上月有内地来港护理员揭发被安老院舍克扣工资,令人担心日后输入的劳工或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劳工界议员郭伟强指,相关部门应订立机制,并定期巡查,为保护劳工把关。他举例,要设立清晰的举报指引,令劳工遇到不合理待遇时愿意举报,倘若举报者被解雇,政府亦应协助该劳工安排新工作。此外,郭担心,计划不设时限,容易被滥用,即使本地培训了足够的新人,也可能因外劳佔据市场而无法“埋位”,建议设立“煞停机制”,以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

“补充劳工”申请程序冀缩至2个月

劳福局去年指,近年处理“补充劳工计划”的申请约需时5个月,惹来业界批评审批时间过长。有劳工顾问委员会委员认为,处方应考虑缩短行政程序至2个月,提高效率。

现行规定,雇主必须通过报章等途径进行4星期公开招聘,若仍然未能聘用本地人手,便可提交申请输入劳工,交由处方和劳顾会等审视个案。

▲多名立法会劳工界议员及劳工顾问委员会雇员代表,上周会见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对政府多次绕过劳顾会的行径表达不满。

港九劳工社团联会副主席兼劳顾会员代表谭金莲解释,实际上咨询劳顾会意见只有约10天,但因处方要到工作环境实地巡查,加上从劳顾会取得意见后也要作内部评估,确实需要时间。她希望其余的行政工作能加快,“若由5个月缩减至2个月会更理想!”

另一劳顾会雇员代表、工联会副理事长林伟江举例,去年处方通过“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在2个月内完成约3000名护理员的审批,证明行政程序可以加快。

两人坦言,输入劳工应该在原有的“补充劳工计划”下推行,而非“另起炉灶”缺乏监管。林伟江指,委员愿意沟通和探讨如何压缩处理时间,无奈现时已没有讨论的空间。

旅游餐饮缺人  倡粤职训生来实习

建造业以外,受疫情重击的旅游业、餐饮业及零售界也希望输入外劳。

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指,希望通过计划引入机场地勤人员、酒店房务员、餐饮及前台等前线员工。他提出,广东省不乏酒店职训学校,业界可跟校方商讨学生来港实习的合作计划,吸引实习生毕业后留港工作,而在中港两地也有经营酒店的集团可考虑人手互通,届时就不用担心外劳缺乏经验,“但似乎要等下,目前未有实质计划,业界也未有探讨。”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亦说,业界过往曾通过“补充劳工计划”招聘海外厨师。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则指,实际引入的外劳数目有待政府和业界商讨,惟工会可为劳工作特别培训,让他们来港前了解实际行业状况。他认同可允许劳工每日往返香港和内地,并可参考跨境学童的做法,开设特别通道给劳工,以免本地楼房压力急增。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