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海峡时报》4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太空梦”登月长征。文章摘编如下:
4月16日,三名中国宇航员在新空间站工作6个月后返回地球,结束其历史上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宇航征程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中国航天航空历程的发展以及它今后计划:
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后不久,中国开始计划研发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并为此花十多年时间,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经历了几十年时间。2003年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21小时内绕地地球飞行14圈。
自此,中国进行了七次载人航天任务。紧追美国和俄罗斯的脚步,中国计划建造自己的环绕地球飞行空间站。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2013年中国第二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舱里首次进行视频授课。本次的航天任务对部分医学课题进行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为建造空间站做前期的测试。同年,中国“玉兔”月球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运作环境,最终超额完成任务,一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日。
2016年,中国发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同年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完成自动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并对种植水稻和其他植物进行相关实验。中国的“太空梦”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继续推进。除了空间站,中国还计划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
当然,中国的航天梦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他们确是在跌宕中前行。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同时在月球表面升起中国国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嫦娥四号与2021年12月顺利带上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样本返回地球,这是四十年来首次收集到月球样本。
2021年2月,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回一批火星图像,并于当年5月在火星表面着陆,此后开始对这颗红色星球表面进行探索。2021年10月,三名中国宇航员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空间站。在外太空历时半年的生活与科研,于周六安全返回地球,结束了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中国空间站预计将在地球上空400至45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至少10年,日后将会开放国际合作。
编译/迪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