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扬老师的《弃长安》,是一本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各个人物命运的书。
这里讲的不是类似于历史书里那样,几几年安禄山在河北造反,几几年攻陷长安,几几年叛乱失败这样的历史记载。
这本书里可以说描绘了那场政治变迁里每一个重要人物心中的挣扎和无奈,当然也有野心和欲望。
正是因为这是一幅安史之乱下的历史群像画,所以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读历史最好的一个视角——多立场多人物的代入和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选择?
我们平常读历史,心中都会潜意识去分对错,去判断正反派,然后站在正派的视角看问题,坏人占据上风就咬牙切齿,坏人一犯傻就哈哈大笑。
但是这并不是客观的历史视角,而是故事视角。
你只有读故事时,你的代入感才重要,你的立场才重要,因为找到立场代入了,你的镜像神经元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你才能感受和体验故事带来的情绪体验。
读历史,我们并不是为了看到正义打败邪恶,也不是为了看主角如何成长为一个英雄。
毕竟历史本就是胜利者所写,哪有失败的可能?
读历史是为了理解历史中那些人面临抉择时,他们如何做选择?做出这个选择后,他们是否得到了他们想要的?
他们面临的挑战,做出的抉择对处于现阶段的我们是否有参考意义?
这是我们读历史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或者枭雄人物,亦或者是小人物,他们在人性这个领域里探索出来的边疆。
这个边疆就像头顶的星空一样,照耀着后世一代又一代人,告诉我们人还可以做成这样子!
前一段时间读斯科特和沙克尔顿的故事时,沙克尔顿的坚韧和守信,再一次触动了我,那种在南极极夜里苦守四个月,相信自己老大会来救他们,而他们老大沙克尔顿想尽各种办法最后真的来救他们,每每读到他们相逢一刻,沙克尔顿在拿着望远镜数人数时,都会莫名湿了眼眶。
比起故事和电影里描述的品质和感动,真实历史里的人物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他们真实。
《弃长安》这本书好就好在,每一个人你都可以代入,每一个你代入进去都有他们的不得已,也都有他们改变自己人生的努力,当然也有在安史之乱这场政治变迁里的关键一刻。
读完这样一本书,会让你觉得人人都是主角,同样的你也会觉得人人都是配角。
命运,或者说历史的滚滚大潮才是主角,与其说你在改变着历史进程,不如说你再被历史的车轮推着往前,每一刻你觉得是你的机会来了。
不如说都是历史放在你面前唯一的选择。
当心中没有了好人坏人的执念以后,看问题就变得更客观了,对和错也没有了那么重要。
明明安禄山已经快失败了,但是唐玄宗硬要反攻洛阳,看起来是唐玄宗的昏庸决策,其实也是唐玄宗的无奈之举,更不用说那个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孤注一掷的杨国忠了。
尝试去带入你自己是唐玄宗,是杨国忠,是郭子仪,是太子李亨,甚至是杨玉环,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回到现实,回到当今世界,又会发现视角不一样了。
特别是那些和你观点不一样的人,那些你曾经听说,或者新闻里看到的那些“傻子”,是不是和历史中你曾经在“上帝”视角里吐槽的傻子一样呢?
他们不是傻,而是缺少了你的视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