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罕见病现况 医患呼吁港府助早筛查防重症

2022-04-27 15:13

i_src_805150248 (1)

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约有八千多种,多数由基因变异或遗传的基因缺陷导致。 虽称罕见,但在香港这类疾病,其实非真的如此罕有,以“庞贝氏症”为例,近年其所属病人组织及医护便积极教育大众如何及早筛查此症,以助减少出现重症机率,令社会医疗资源更有效地分配,起了很大作用,更使公众明白正视罕见病的重要性。

庞贝氏症是一种溶酶体储积症,患者因基因缺陷导致身体缺乏一种酵素,令进入溶酶体的肝醣无法被分解而持续堆积,继而影响细胞功能,诱发病征。 庞贝氏症分为婴孩型或晚发型,前者在出生头一年内出现病征,包括肌肉无力、未能进行抬头及转身等动作,同时有机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脏肥大及心律问题,如未能及早治疗,病情可迅速恶化及导致生命危险;后者指两岁后发病的个案,对心脏肌肉没影响,却影响肢体肌肉及呼吸系统肌肉,常见征状为下肢和躯干肌肉无力、呼吸困难及肺功能下降等, 患者有需要用轮椅及呼吸机。 治疗方法包括酵素替代疗法,以及改善征状的辅助性治疗。
早察助防出现重症

据脑神经科专科盛斌医生指,晚发型庞贝氏症的初期病征并不明显,患者未必察觉到征状,例如睡醒起牀时要侧身才能坐起来,不能像一般人仰卧起坐,这是因他们的中轴肌力量不够;又或者容易气喘,会被误解为身子孱弱而延误求医,导致肌肉出现无法逆转的损坏。 近年香港公营医疗系统已能广泛提供对此症的诊断及治疗,愈早展开治疗,愈有效稳定病情。

作为医生,他的愿景是希望进一步把诊断至治疗的时间缩短,并提升大众对此症的认识,让怀疑患者及早求医。 他同时提醒家长,如发现初生婴在行动上有滞后发展,切勿讳疾忌医,因及早使用“酵素替代疗法”治疗婴孩型庞贝氏症,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呼吸机能备受影响

20.jpg

病友Terry与兄长为香港首两位确诊晚发型庞贝氏症患者,经历十三年无药可治的日子,最终成功争取资助用药。

病友Terry与胞兄同是庞贝氏症患者,兄长于十三岁时确诊,病征出现初期首先是双腿无力,上楼梯时出现困难。 母亲曾在学童保健检查中提出儿子的病征,但当时不获重视,最后在母亲的坚持下反复检查,一年后才确诊庞贝氏症,而当时只有九岁的Terry也验出致病基因。 哥哥在发病后一两年间病情恶化,需要使用轮椅和呼吸机,而Terry在初中时亦开始出现明显病征,包括脊柱侧弯及体能下降,原本是运动健将的Terry渐渐跟不上同龄同学的体能发展,由于呼吸受到影响令睡眠欠佳,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学业成绩亦出现倒退。
成功争取资助用药

Terry指当时香港没有检测庞贝氏症的技术,要把患者的样本送到外国的实验室来回检验,而且药物治疗并不普及,两兄弟作为香港首两位确诊的晚发型庞贝氏症患者,足足经历十三年“无药可治”的日子,最终成功争取资助用药,有机会接受酵素替代治疗,但庞贝氏症对身体机能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只可减缓身体机能衰退,十三年的“拖延” 为两兄弟的身体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Terry现在全情投入于病友组织的工作,并担任香港黏多醣症暨罕有遗传病互助小组副主席,推动订定罕见病政策,为病友谋福祉。

“病情管理及药物治疗对罕见病病人来说是生死攸关,在病友们努力争取的过程中,亦需要不同持份者的理解及接纳。 在西方国家,罕见病的定义通常是以人口比例为基准,而中央政府在2018年起,已设有罕见病名录,大力推动罕药入口、提升基因筛查技术、建立国家罕见病数据库等工作,以使病人在医药研用和临牀护理上均得到专门照顾。 相反,在香港,很多建议仍需要从民间发起,并在社会广泛舆论支持下,才得以推动政府逐步考虑。 患者没有及时确诊,人生的轨迹从此不一样,'早发早治'绝对重要。 我相信通过官、商、民三方通力合作,定能为香港罕见病患者觅得更好出路。” Terry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