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武则天而建 文化色彩浓厚

2022-04-26 15:17

41283

大云寺外观看起来颇有年代感。刘汉新摄

如今的大云寺虽然算不上壮观精美,但其背后却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大云寺的建设与1300多年前的唐代女皇武则天有关。惠州市文史学者吴定球认为,唐初诸帝崇佛甚虔,藉以宣扬自己的权力为天所授。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当上女皇后,即改元为“天授”,于“天授元年(690)十月,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总计度僧1000人之多。诏令一出,全国各地纷纷修建大云寺,而位于水北菊花头的大云寺大约就建于此时。

为何选在水北建设大云寺?据惠州市民协副主席、民间艺术大师刘汉新介绍,古时,惠州东江为州县分界线,东江北面为博罗县,南面为惠州,东面为归善县,大云寺位于博罗最东面,是最早旭日东升佛光普照之地,可能因此选在此地建寺。

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大云寺还却嵌着“菊潭古庵”的石匾额,菊潭古庵与大云寺是甚么关系?相关文史专家研究,菊潭古庵首次出现在地方史志中,应该是在民国版《博罗县志.古迹》的“大云寺”条目中:“大云寺,在水北,与白鹤峰对。苏轼有自酿万家春酒,熟以冬月,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来游,设松黄汤作《浣溪沙》词,知寺亦名胜也。寺废,地皆为民居,后乡人改建寺于南菊花头,改名菊潭庵,今存。寺之西约距十五里东江上,有金华阁。”按照该志的记载,此条记述是1934年县人曾焕章修志时补入,可见菊潭古庵的前身是苏东坡曾经游历过的大云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仍存。

相关史料记载菊潭古庵由大云寺改建,但刘汉新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唐代此地原有古庵,唐代武则天曾为尼,笃信佛教,即位后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惠州因此选在菊花头古庵修建了大云寺。

热门文章